626年8月9日,李渊禅位给了李世民。说是禅位,但这禅位有着太多的不得已。其中的痛楚,没人能懂得。
李渊禅位给了李世民,但自己仍然住在大兴宫。大兴宫,隋朝建立的皇宫,是皇帝居住、办公的地方。
老皇帝李渊离职了,人一直没搬出去,说明他是不情愿搬出去的。
而李世民也不好意思撵他出去,于情于理,都是自己的老父亲。
但是,李世民的皇帝当得风生水起,威信与日俱增,一个皇宫里住着先皇和现皇,实在不合适。
于是,孝顺能干的李世民,让父亲搬到了小了很多的太安宫。
太安宫,自然比不上大兴宫,它建立于622年,本来就是李渊为秦王李世民建造的,这倒好,李世民却让父亲住到了这里。
到了太安宫,李渊基本不出来,除了参加李世民举办在大兴宫里的一些宴会,哪里也不去。就连上山避暑,李渊也不去。
就这样,李渊在太安宫里度过了5年的时光后,儿子李世民开始给李渊建造新的宫殿“大明宫”。
这一年是公元634年。只是,大明宫还未建成,李渊就一命呜呼了,享年69岁。
李渊,长安人。他出生于关陇贵族家庭,世袭唐国公。
李渊七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常年卧病在床,小小年纪的李渊便撑起了家里的重担。
当时,北周神武郡公窦毅之女窦氏自幼才貌出众,谦逊有礼,引得青年才俊纷纷上门求亲。
为了给女儿选一位好夫婿,窦毅设下擂台,比武招亲。未及弱冠的李渊因骑射精湛,入了窦毅的眼,于是将女儿许配于他,两人喜结连理。
婚后,窦氏先后为李渊生下四儿一女,寥落孤寂的门庭再次兴旺起来。
617年,李渊出任晋阳留守。
此时,窦氏已经病逝四年了,三子李元霸也因病早逝,而长子李建成与四子李元吉还在隋帝国控制下的河东老家。
至亲的亡故让李渊更加珍视骨肉亲情。因此,李世民提出举兵叛隋的建议时,李渊断然拒绝了。
一方面,他不想再失去任何一个亲人。另一方面,他觉得时机还未成熟。
晋阳是隋朝北部边陲,防御突厥的军事重镇。同时,它也夹在长安、突厥之家,左支右绌,进退维谷。
故而,李渊要西进长安,就必须消除来自北方的威胁。
只是,李渊既不想与匈奴开战,也不想向匈奴称臣,他在等待时机。
当时,隋炀帝的王朝已是风雨飘摇,濒临崩溃。天下各路英豪早已不奉隋朝正朔,纷纷拥兵割据,称帝称王。
这一年,李渊已经52岁了。蛰伏多年的他终于带兵走出了太原,一举攻占了京师长安。
618年5月,李渊在太极殿登基为帝,建立大唐。
此时的大唐还未统一中国,神州大地上依然战事频发,烽烟未息。乱世之中,立太子当为首位。毕竟,谁也无法预料,皇帝能在位多久。
于是,本着立嫡立长的原则,李渊将李建成立为太子,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吉封为齐王。李建成坐镇京师,协助李渊处理政务。李世民对外征伐,荡涤宇内。
然而,随着江山的稳固,原本团结一心的父子、兄弟,在皇位和权力的诱惑下,开始分崩离析。
七年后,各地割据势力陆续被李世民、李建成消灭殆尽,大唐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这一切都离不开李世民的运筹帷幄,坐镇指挥。
李建成也有很大的功劳,他居中调度,筹集粮草辎重,稳固后方。
然而,李世民得胜回朝后,李受封为天策上将,尚书令,上柱国。领有一系列实权的李世民,除了太子之位,已经封无可封。
于是,一场暗地里的“夺嫡”之争悄然开始。
当时,李世民握有实权,功高盖主,不会甘心屈于人下,夺嫡之心昭然若揭。况且,东宫与秦王府早已矛盾重重,是彼此的眼中钉肉中刺,都欲除之而后快。
为了避免兄弟相残,李渊选择支持太子李建成,还不断加强太子的职权,以此来制约李世民的势力。
李渊的做法让李世民无比地失望,朝中的风向也全部向李建成倒戈。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624年,李渊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前往仁智宫避暑,留下李建成坐镇京师。
可是,到了仁智宫没多久,李渊就接到密报,称李建成伙同杨文干,准备起兵谋反。
盛怒之下,李渊将李建成召到仁智宫,关押起来,然后召见了杨文干。
然而,杨文干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叛变了。
李渊怒火中烧,随即召见李世民,命他亲自去征讨,并承诺废李建成太子之位,立李世民为储君。
得到李渊的承诺后,李世民欣然领兵出征。只是,得胜归朝后,李渊竟只字不提太子改立一事,只是斥责了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不睦,草草揭过。
不仅如此,李渊在朝臣和妃嫔们的劝说下,还将李建成放了出来,令他回京师养病。
此事之后,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雪上加霜的是,李渊对李世民也不再充分信任, 为了保全太子,他决定将李世民放出长安,坐镇洛阳。
然而,李世民的离开,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看来,无异于放虎归山。他们深知,一旦李世民培植了自己的势力,诛杀李世民便难如登天。
于是, 李建成大肆收买后宫妃嫔,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好话。他还企图收买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刺杀李世民,最终计划失败。
626年,边关告急,突厥进犯边境,李建成向李渊举荐李元吉为帅,出兵征讨,李渊欣然同意。
李元吉趁机请求,将秦王府的将领尉迟敬德、秦叔宝、段志玄、程知节等人归于他的麾下,听他指挥,还要求调集李世民的精兵,扩充自己的兵力,李渊也同意了。
李世民明白,他已到了危急存亡之际,再不下手,死的便是自己。
于是,他当即入宫,向李渊告发李建成与李元吉惑乱后宫的罪行。
尽管李渊怒气冲冲,可他还是有心偏袒李建成。除此之外,他还“逼迫”李世民承担造谣的后果,为的就是将李世民赶出长安。
因此,在6月初4的黎明,李世民亲率天策府亲信部众在太极宫的北大门,玄武门外设伏,射杀了前去早朝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
根据史料记载,这天午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嗣,甚至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被李世民诛杀殆尽,并被宗室除名。
一夜之间,兄弟阋墙,李渊同时失去了两个儿子和十一个孙子,经历了人世间被悲惨的事,没有人知道这位开国皇帝当时的内心想法。
此时的李渊已经万念俱灰,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父亲,他已经无法掌控李世民的想法,只能接受属于自己的命运。
政变后的三天,李渊正式册立李世民为太子。
两个月后,李渊正式禅位,称太上皇,归政与李世民,开始了深居简出,清闲避世的生活。
然而,他却“赖在”大兴宫不走了。大兴宫在唐朝初年改名为太极宫,是皇帝居住、办公的地方。
可以说,李渊贪恋的不是美色和钱财,而是手中那独一无二的权力,那种睥睨天下、决定他人升迁和生死的权力。
李渊贪恋,李世民更贪恋。
于是, “躲在”太极宫的李渊就如后世唐玄宗那般,不得安宁。
一天,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声称,太上皇所属的宫女太多,这些人并没有什么用处,白白浪费粮食,所以积聚怨气,造成了旱灾。
朝臣将矛头直指李渊,李渊十分错愕。然而,李百药的举动却得到了李世民的大力表扬。
于是,为了顺应天意,李世民下旨,将太极宫的大部分宫女都放出宫去,以示皇帝恩泽。
李渊身边瞬间失去了许多伺候的人,望着这空荡荡的宫殿,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李世民的压力,也明白了自己儿子的意思。
就这样,李渊搬出了太极宫,去了大安宫居住。
实际上,弘义宫是李渊为李世民准备的住处。但是随着李渊的搬入,这里正式更名为了大安宫,这也成为了李世民与李渊皇权交接最重要的标志。
随着李渊搬出太极宫,李世民深知李渊不会再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父子关系,也开始缓和。
当然,李渊“退休”后,也没闲着。在这九年的时间里,他竟然生了8个孩子。
李渊这么能生,也给李世民带去了许多烦恼。
当时的李世民已经可以做爷爷了,但还冒出了这么多弟弟妹妹。而英明神武的李世民,活了仅仅51岁,在四十岁之后,一个孩子都没生。
据说,李世民曾经派大臣到大安宫中给李渊送珍馐美味,李渊的十八子李元名只有十岁,不懂礼节。
李渊让他对大臣行礼,李元名却说,大臣是自己二哥家的奴才,不用行礼。李世民听说这件事情后,不但没有对李元名惩戒,反而称赞他不愧是自己的弟弟。
李渊的这些孩子们虽然都与皇位无缘,但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尽管李世民尽量地善待了他们,但还是有人举兵谋反,李世民也只能忍痛杀之。
而让李世民与李渊关系回归正途的,还是李世民在与突厥的战斗中取得大胜,了却了李渊多年的心愿。
李渊对于李世民诛兄杀弟这件事上,一直耿耿于怀,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子之情也在慢慢修复,但是李渊心中一直存在心结。
而在李世民大败突厥,生擒了颉利可汗之后,李渊彻底原谅了李世民。原谅之余,他还异常高兴,邀请了李世民与王公贵族,还有朝廷大臣,一起在凌烟阁举办了宴会。
宴会上,李渊弹奏琵琶助兴,李世民则和着音乐翩翩起舞。这之后,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彻底恢复了。
自此之后,李世民便邀请李渊参加各种宴会,每逢佳节,都会带着长孙皇后与孩子们到大安宫中与李渊团聚。
635年,69岁的李渊,走完了自己难以名状的一生。临终之前,这位曾经至高无上的帝王,念念不忘的仍旧是承继汉魏,重振礼乐的家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