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红山窑镇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当地盛产芨芨草。近年来,随着扫帚加工产业悄然兴起,芨芨草逐渐成了当地老百姓的“心头爱”和“致富草”。
深秋时节,万物休眠,可家住红山窑镇水泉子村二社的严玉文依然不得闲,他告诉记者:“我现在岁数大了,工地上超过六十岁就不要了,农闲时只能拔些芨芨草。”
经过夏天的茁壮成长和秋天的积累沉淀,这个时节,芨芨草变得成熟坚韧。严玉文每天都忙着割草、打捆、搬运,只见房前屋后,一捆捆黄白相间的芨芨草码放得整整齐齐,这是他辛苦近两个月的收获。
“现在芨芨草用量大了,已经连着好几年,芨芨草的价格都在每斤8毛钱以上。”今年已经70岁的严玉文没有想到,芨芨草这种长在乡间田埂的野草,如今能变得这么值钱,“今年,我这些芨芨草大概有六吨,能卖六七千块钱吧。”
作为土生土长的红山窑人,严玉文使用芨芨草捆扎扫帚的习惯由来已久。过去,每家每户一年最多用到两三把扫帚,除了日常清扫院落,再就是每年秋收时节打场扫粮时使用,大多为自产自销。近两年,结实耐用的芨芨草扫帚成为城市环卫工作者的“新宠”,扫帚加工产业也在红山窑镇悄然兴起。
发现这个商机的人名叫刘成志。五年前,他在水泉子村建起了一个小作坊,靠着最简单的装备,把芨芨草捆扎成扫帚。“原来市场上用的都是竹子扫帚,但现在,我生产的芨芨草扫帚已经卖到了新疆、青海、宁夏、山西等地。”刘成志告诉记者,“红山窑镇的芨芨草质量好,茎条又直又长,实心、柔软,最适合扎扫帚。芨芨草扫帚不容易散架,扫面又宽,在城市环卫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红山窑镇大量的优质芨芨草为制作扫帚提供了原材料。但由于资金有限,场地窄小,刘成志想要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曾一再搁置。正当刘成志一筹莫展的时候,红山窑镇党委、政府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以村企联营的模式共同发展芨芨草扫帚加工产业。“我们向上争取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资金100万元,将原来的小作坊改扩建成了水泉子村芨芨草扫帚加工厂。”红山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斌告诉记者。
“我们新建了一座900平米的彩钢大棚,又改建了一座450平米的彩钢大棚。考虑到芨芨草属于易燃物品,我们还配备了一座微型消防站。”水泉子村党总支书记葸仁庆说,“所谓村企联营,就是指,我们村上出场地、厂房,刘成志出技术和设备,他以成本价给我们生产扫把,生产出来的扫把,我们发往各地,产生的收益属于村集体收入。”
走进加工厂,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芨芨草扫帚,去除杂叶、整理填圈、钉入手把、机器扣压、整形打包,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原来场地小,也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厂房前面芨芨草到处乱堆。今年村上和我联营以后把厂子建起来,前面是加工区,后面还有成品库房和原料库房。而且有了消防站,生产起来更安全,心里也踏实不少,是一个正规工厂的样子了。”刘成志说。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水泉子村芨芨草扫帚加工厂每天可生产扫帚2000把,带动村上3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解决了村上65岁以上老年人增收难的问题,预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从投产到现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营收1.6万元。”吕斌告诉记者,“芨芨草扫帚加工厂是红山窑镇搭建共富车间的又一次全新尝试,目前看来,这种模式对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周边老百姓增收致富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接下来,我们红山窑镇将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扩大产业规模,带动形成永昌县芨芨草加工产业链。”
记者:于渊 冯亚杰 屈冰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许 菲
责编:田红娟
审核: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