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刘志鑫:扎根盐碱地 追梦丰产田

文摘   2024-11-22 10:07   山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01

刘志鑫:扎根盐碱地 追梦丰产田


我市有盐碱地341万亩,占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2%。这些泛着斑白盐渍的盐碱地,曾是荒凉贫瘠的不毛之地,也是农民心里纠结的“问题地”——种了会赔钱,不种荒着又可惜。

如何让盐碱地破“碱”重生、创出高产,把这笔“沉睡的财富”唤醒后还给农民?这是刘志鑫多年来的心头挂念,也是他的科研任务。

刘志鑫,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服务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他胸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十余年如一日,以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为使命,深化产学研合作,全力推动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躬耕盐碱地科技创新工作,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实施。

2012年初,刘志鑫离开工作了多年的东营市科技局,来到了当时白花花一片的盐碱地,连办公场所都是临时借用的一栋老楼。

“没有合作就没有项目、没有发展,不拼不闯就没有出路。”带着这样的信念,刘志鑫带领同事从零开始,探索前行。无数个白天黑夜,他一边深入盐碱地学习种植技术,一边跑出去招商引才,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部门和高校院所的支持。

在零资源、零资金、零平台的情况下,农高区很快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达成合作意向,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STS项目、中科院A类战略先导项目以及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推动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中试研发平台、益虫资源综合利用中试研发平台、耐盐植物育种平台等落户农高区。

2022年12月30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在农高区建设盐碱地国创中心。近年来,农高区组织相关科研团队,组织山东盐碱地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国内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1.5万亩盐碱地特色种业综合示范基地,选育苜蓿、燕麦、甜高粱、藜麦、田菁等一批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示范推广6万余亩。此外,农高区在绿色投入品产业方面,在智能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也都取得了良好进展。

为了研究盐碱地生长的作物,刘志鑫常年下沉一线,组织科研团队搜集保存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3.5万份,筛选培育新品种(系)55个,审定新品种4个。他还与专家团队一起探索构建起耐盐碱作物“种源保存评价——分子设计育种——模拟环境育种加速——田间耐盐梯度鉴定”一体化的育种创新体系,建成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精准育种加速器、盐碱地育种标准化鉴定平台。

此外,盐碱地种业、绿色投入品和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等也同样在刘志鑫的科研服务范畴,让昔日的盐碱地真正成为未来农业开发的蓝海。

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刘志鑫是同事们公认的“老黄牛”。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他从来不推脱,总是冲锋在前,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在筹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期间,院所聚集、平台建设、团队引培等各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他几乎吃住在办公室。繁忙的工作,让他无暇照顾家人和孩子,对家庭欠缺太多,但他毫无怨言,常年如一日,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从事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十余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九届东营市委员会委员,刘志鑫凭借突出成绩,先后获得“2023年齐鲁最美乡村振兴人”“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全市实干突破先进个人”“东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市级以上表彰9次。(记者 商雅雯)

编辑/张姝睿

审校/唐雯云

一审/李志霄

二审/王文朋

三审/高汝民

东营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想看每期电子报,后台滴滴小编

微信号|dongyingdaily

电    话|0546-8339000



东营日报
中共东营市委机关报,东营本地权威新闻发布平台,追逐“高度、深度、温度、速度”的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