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日记丨幸福照相馆·Story”系列报道
今日推出第五期
本期聚焦的人物是
海口云开见日义工社
社长兼党支部书记
杨海荣
今年是杨海荣
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第23年
在这条公益之路上
杨海荣和她的团队伙伴
播撒爱的种子
为许多人提供帮助
对于“幸福”
用善意撑起一片晴空的杨海荣
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
一起来听她的暖心公益故事
👇
今年是杨海荣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第23年。说起自己志愿帮扶的初心,杨海荣提到了她的爷爷。杨海荣的爷爷是一名孤儿,各方的帮助让他得以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在爷爷的教导下,“助人为乐”的种子早早就在杨海荣心里种下。正如那句话所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
在少时的杨海荣看来,医生是一个既可以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又能帮助别人消除病痛的职业。于是,她把学医定为自己的志向所在。2000年,18岁的杨海荣顺利考上了海南省卫生学校,入校后,她申请加入了学校团委志愿者协会。每逢周末,杨海荣会组织同学们一起到敬老院等地做志愿服务,她细致又耐心的志愿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还收获了“义工标兵”的称号。从此,“志愿者”成为她姓名的前缀,伴随她走过二十余年的志愿服务时光。
毕业后,杨海荣进入医院工作,但她没有放弃参与志愿服务。业余时间,她加入了海南爱心社,成为社团里的一名干事。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袭琼,海口、文昌等地受到重创。杨海荣与10余名年轻人自发组成团队,筹集善款、运送物资,帮助受灾的群众。随着救灾行动的持续进行,团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很快壮大到几百人。
也是这次救灾行动,让杨海荣萌生了正式组建志愿者团体的想法。同年7月,以杨海荣为发起人的云开见日义工社正式成立。2016年,义工社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杨海荣也在那之后毅然辞去原本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中。
义工社成立以来,他们帮助过许多人。这些人里有因病辍学的留守儿童、有瓜菜滞销的菜农、有独居的孤寡老人……他们发起过“女童保护计划”“中专生助力计划”等。这其中,“改善孤寡老人伙食帮扶计划”坚持了10年。
这项计划的发起,要追溯到2014年9月的一场敬老活动。当时,杨海荣在一家敬老院目睹了一位孤寡老人的午餐仅仅是一根腊肠的情景,这给了她极大触动。她和同行的志愿者当即决定自掏腰包,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做了一大桌的菜。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老人们把六菜一汤吃得干干净净!在那之后,杨海荣决定发起“改善孤寡老人伙食帮扶计划”。她给这个计划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田螺计划”。
此后,志愿者们在敬老院的空地上为老人们种上满园的蔬菜,他们会定时到敬老院打理菜地,陪老人聊天,顺便做上一顿饭。在力所能及帮扶之余,杨海荣还积极为这一计划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与个人的支持。在大家的爱心帮扶下,“田螺计划”持续至今。
很多人不理解杨海荣为什么辞去稳定的工作,又是什么让她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坚持了那么多年。在杨海荣看来,这些问题的答案早已存在于每一个参与帮扶的时刻中,那是困难儿童收到文具物资时眼里亮起的光;是给独居老人过生日时,老爷爷说的“这是第一次有人给我过生日,好欢喜啊”;是那些受到帮助的人们期盼的目光和绽放的笑容……每每想到这些,杨海荣忍不住哽咽的同时又露出欣慰的笑容。
守得云开见日出,这是义工社名“云开见日”的由来。这些年来,杨海荣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达数千小时,义工团队也在不断壮大。每一次施予援手,都让杨海荣及其伙伴们收获精神上的满足。点滴奉献汇聚成她们幸福的源泉,也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撑起一片爱的晴空,迎来温暖的旭日!
↓点击下图观看往期视频↓
总监制:林绍炜
策划:张杰
采访/文案:蔡曼良
剪辑:周淑仪
拍摄:韦茂金 谢式伟
片头:兰磊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刘阳秀 周钰
内容审核:樊学玲
值班总监:史雅洁
值班主任:王凯
总监制:罗建力
觉得内容好看
点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