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顶刊速报!!!
第一作者:Xin-Yu Guo
通讯作者:徐志康,张超,杨皓程
通讯单位:浙江大学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q6329
摘要
在处理含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液时,现有的分离技术难以同时回收油和水,以达到近零液体排放的目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Janus通道膜(JCM),它由一对亲水和疏水膜构成的受限结构,能够高效地从含表面活性剂的乳液中同时回收油和水。JCM通过反馈循环增强膜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油和水的回收率分别高达97%和75%,且纯度接近99.9%。此外,JCM对多种乳液的处理展示了其广泛的适用性,有望实现一系列分离过程中的近零液体排放。
研究成果
本研究成功设计并制造了一种Janus通道膜(JCM),该膜由亲水膜和疏水膜构成的狭窄通道,能够有效地从乳液中分离油和水。通过调整通道宽度至几毫米,JCM显著增强了乳液在通道内的局部富集和碰撞,从而大幅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JCM在处理油包水和水包油乳液时均表现出色,能够处理多种油类和表面活性剂。此外,JCM的设计概念有望扩展到传统膜材料和空间膜配置之外。
论文亮点
1.创新的Janus通道设计:JCM通过结合亲水和疏水膜的特性,实现了油水的同时回收,这是传统单一膜过程无法实现的。
2.高效的分离性能:JCM实现了高达97%的油回收率和75%的水回收率,且回收的油水纯度均超过99.9%。
3.广泛的适用性:JCM能够处理包括高粘度油和不同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液,展示了其在多种分离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4.近零液体排放:JCM的设计有望实现工业过程中的近零液体排放,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导读
图1:JCM的设计,水包油乳液分离过程中不同宽度的JCM示意图。
图2:JCM宽度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
图3:JCM、UBC和UIC的对比。
图4:在JCM中的反馈回路。
图5:JCM的适用性评估。
结论
Janus通道膜(JCM)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实现了从含表面活性剂的乳液中同时高效回收油和水,为近零液体排放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JCM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分离效率,而且拓宽了膜技术在处理复杂乳液中的应用范围。
作者简介
徐志康,理学博士,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获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国务院特殊津贴,1981年9月至1991年5月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和物理专业,1991年8月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主讲“高聚物结构分析方法”、“高分子化学(甲)”和“大学写作•自然”等课程,同时践行C6H6理念高质量培养博士研究生45名和硕士研究生40名,获评浙江大学第五届“三育人”先进个人、第十一届“三育人”标兵、第十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和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活动先进个人。率先提出和长期实践“高聚物分离膜材料及其表界面工程”学术理念,致力于微滤 - 超滤 - 纳滤 - 反渗透全链条水处理分离膜材料的创新发展,相关成就获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2006年起相继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5项成果奖励。迄今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430余篇,他引21000余次,个人H因子81,连续8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应邀出版《高分子膜材料》和“Surface Engineering of Polymer Membranes”,英文专著获邀赠送给美国国会图书馆;应邀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 新材料”编著《高性能分离膜材料》。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3种分离膜材料实现产业化。现兼任浙江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副主委、浙江省材料类教指委主任、浙江省化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膜学会副理事长、国内外著名期刊J. Membr. Sci./Research/高分子学报编委,曾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2008年12月-2017年8月)和浙江大学工学部副主任(2017年10月-2022年7月)。
张超,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2009年起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3年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师从徐志康教授, 期间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曾宏波教授课题组联合培养, 2018年获浙江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1月入职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杨皓程,博士,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1990年生,2008年考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学习,2012年获工学学士学位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徐志康教授,期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Vicki Chen院士课题组联合培养,2014-2016连续三年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2015年获浙江省化学会创新奖,201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Seth Darling博士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2018年获阿贡国家实验室杰出博士后奖——应用研究奖,2018年9月入职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任副教授,2022年12月起任职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兼任Wiley期刊Adv. Energy Sustain. Res.国际顾问编委,Elsevier期刊Sustain. Horizons编委,中国工程院期刊FCSE青年编委,RSC期刊Mol. Syst. Des. Eng.、Springer-Nature期刊Communications Materials客座编辑等。
焦耳加热设备
焦耳热高温超快材料制备装置可实现毫秒级别升温和降温,能达到1秒内升温至3000K的效果,试验样品可以是薄膜、块体、粉末等。对比现在常用的马弗炉、管式炉升温慢、加热时间长等缺点,极大地节约了科研人员宝贵的科研时间,并且会有与马弗炉和管式炉不同的冲击效果。该装置可抽真空或者是通氛围气体使用,还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定制。公司致力于实验室(超)高温、解决方案。目前我公司设备已广泛应用于能源催化材料、石墨烯等二维材料、高熵化合物、陶瓷材料等材料的超快速高质量制备。详情请咨询17362009197。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