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一个工位之隔,却是两种人生。"这句来自读者的留言,让我想起了古代武侠门派中的"内门弟子"与"外门弟子"制度。
说白了,现在的国企不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武林门派"吗?正式工就像那内门弟子,能习得一身"正统功夫",劳务派遣就像外门弟子,每天砍柴担水,干着最苦最累的活。不信?我问问你们:
工作内容?都是拼命干。
工资待遇?差了八百里。
晋升机会?嘿,想都别想。
最魔幻的是,现在国企的这个"门派"越来越不爱收"入门弟子"了。"退三进一"是什么意思?就是三个老人退休,就招一个新人,剩下的?全都发配去"外门"。
想知道这背后藏着什么猫腻吗?且听我给大家好好掰扯掰扯...
先跟大家说个有意思的现象 - 前两天看到一个统计,某央企去年招聘的100个新员工里,正式工仅占20%,剩下的?全是劳务派遣和外包。这个比例,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不太对劲啊!
为啥会这样?咱们得从三个层面来聊聊:
第一个问题: "省钱"真的是万能理由吗?
没错,用劳务派遣确实能给企业省下不少银子。同样是大学毕业三年的小张,正式工月薪能拿到8000+,五险一金按高标准缴纳,年终奖也有保障。可劳务派遣呢?工资能到手5000就不错了,五险一金?最低标准走起!
但是,兄弟姐妹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 干得最累的偏偏是这些"外门弟子"们。
第二个问题: 这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制度吗?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那个"退三进一"的政策。这不就跟古代科举制度似的吗?明明能收三个学生,偏要卡着只收一个,剩下的?请去"自生自灭"吧!
有意思的是,很多企业还美其名曰"优化人员结构"。但谁都知道,这不过是给大规模使用劳务派遣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第三个问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还在往这条路上走?
这就不得不说说现在的就业环境了。互联网天天裁员,民企也不太景气,相比之下,国企好歹还能稳定收入。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 明明都知道是"云端漫步",可还是前仆后继地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现象真的合理吗?让我们来看看数据:某调查显示,超过60%的劳务派遣员工在岗位上超过了3年,而能转正的比例却不到5%。这不就是变相把"临时工"变成了"永久临时工"吗?
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是那些所谓的"转正机会"。就像武侠小说里说的"只要你表现好,就有机会成为内门弟子",可实际上呢?门槛比登天还难!
要我说,这种制度设计简直就是个"职场钟摆":一边是企业想要降本增效的诉求,一边是员工期望稳定发展的愿望,摆来摆去,最终吃亏的还是基层员工。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办?且听我给大家支个招...
让我们说点实在的 - 与其抱怨这个"不公平"的制度,不如想想怎么在这个框架下寻找出路。
首先,我得说句"大实话" - 指望靠时间熬资历转正,这条路基本已经被堵死了。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等待是最好的磨洗,但不是最好的出路"。
那怎么办?我给大家支三招:
第一招:把劳务派遣岗位当作"充电桩"
很多人觉得这是个"躺平"的建议,但恰恰相反!国企的劳务派遣岗位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工作强度相对可控,时间比较自由。 这不就是最好的"考证充电"时间吗?
有个案例特别有意思:小李去年进了某央企做劳务派遣,但他压根没把这当终点。白天该干的活一样不落,晚上就抱着教材啃,一年下来,不仅考了两个证,还在准备明年的公考。这才是聪明人的打法!
第二招:善用"体制内"资源
既然在体制内,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个平台?了解行业动态、积累人脉资源、学习专业知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财富。 与其整天抱怨待遇差,不如多琢磨琢磨这些"隐形资产"。
第三招:找准自己的"赛道"
说句不太好听的,与其把宝押在那可能性极低的"转正"上,不如早点给自己规划好"B计划"甚至"C计划"。考公务员、跳槽其他企业、自主创业...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
说到底,劳务派遣就像是职场的一个"中转站",关键是你把它当作终点还是起点。
回看这些年国企用工制度的变化,不难发现一个趋势 - "双轨制"恐怕会长期存在。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学会在这个框架下寻找自己的出路。就像古人说的,"智者顺势而为,愚者逆势而行"。
记住,你在担心自己是"外门弟子"的时候,说不定已经错过了提升自己的最好时机。比起纠结身份的差距,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利用这段时间完成自己的蜕变。
最后,送给正在经历这一切的朋友们一句话:能力就是最好的保障,眼界才是最大的出路。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或许就是你改变的起点。
你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