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马屯村的一处高地上,一座古朴的宅院依山势而建。宅院前后有两栋“一字形”建筑,前面一栋地势稍低,共6间房;后面一栋地势稍高,共4间房。每间房有一扇木框窗,四面墙体乃至房檐全部由石头、石板砌成。
宅院的主人于清华正忙着给屋后山坡的苹果树套袋,院落中,树枝码成的柴火垛方方正正。“我家这个宅院始建于清代,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院中的两棵苹果老树树龄都有100岁了。”于清华说。东马屯村民居建筑讲究坐向和主次对称,一般坐北朝南,依山势排列,巷道曲折幽深。因该村盛产花岗岩,房屋、院墙多采用花岗岩砌护,用山中柞树、松树等的树干制作檩条、椽子、柱子等构件,用当地黄土作为房盖和黏合剂,防潮防湿、冬暖夏凉。瓦房店市许屯镇文化站站长王先年介绍,在当地,关于建房有这样一句俗语:“高高的、矮矮的、宽宽的、窄窄的”,概括了民间建筑设计的智慧。“高高的”指地势、台基要高,利于防雨防潮;“矮矮的”指房子举架要矮,有的还在屋架与天棚之间做出夹层,利于保温;“宽宽的”指房屋的垛子要宽,有利于承重;“窄窄的”指房屋的窗户要窄,既防寒又省材料,充分体现了当时辽南民居的特色。“在东马屯村,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物各具特色。”王先年介绍,比如,早期建筑的墙体石材大小形状不一,垒砌时依形就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材大小形状就变得十分方正规整;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窗小垛的设计变多,水泥、钢筋等现代建筑材料和“捣制房”建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做好古民居保护工作,2021年起,许屯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对东马屯村开展系统调查,落实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实地登记拍摄老建筑遗址等相关工作,对东马屯村传统建筑和环境改造明确提出管控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村落整体地形地貌、主要街巷格局以及建筑的传统风格,充分挖掘展现传统村落的历史内涵。注重保护工作的同时,东马屯村也重视当地村民对改善生活设施的期盼,引导乡亲们共同参与传统村落保护。村屯街头铺上了水泥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垃圾实现定点清运,就地无害化处理;村中修建了12个小型文化广场……东马屯村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和全国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