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自己,从“少说话”开始!

企业   2024-11-24 19:42   江西  
有人说:“人生一张嘴,长两只耳朵,两只眼睛,所以要多听多看少说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却不尽然。嘴巴除了用来吃东西外,就是说话了。如果长嘴巴不让说话,难道是为了呼吸和摆设吗?
长了嘴,总是想说话的。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喜欢的不喜欢的,看得惯的看不惯的,看见了就忍不住要表达一下看法。虽然说沉默是金,但只要不是哑巴,都会想说话。有口不能说,说不出来,很难受。
当然,话是要说的,但不能乱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伤人的话、别人不喜欢的话,你口无遮拦,滔滔不绝地说出来,只怕是会招人怨恨的,背后给你捅刀子的。
要知道,这世界最难测的就是人心。有些话你说出来了,表面别人是一笑而过,内心却埋下了怨恨的种子,等哪天发酵,事态扩大就追悔莫及了。不是每个人都有容人之量,有些人会因为一句话而心生仇恨。
不会说话,很容易得罪人,说真话,也很容易得罪人。有时候,你不管不顾地说话或说真话,会赤裸裸地打别人的脸,让别人感到不舒服。对方就会想方设法报复你,或在其能力达到时,对你一踩到底。
说违心的话,又会让自己不舒服,能做的就只有少说话,把风险减小。你不知道对方的黑心和狠心会到什么地步,不能为图一时口吐为快,而让自己陷入麻烦。这世间想阻止别人说话或发表意见的人太多了。
少说话,不是让自己三缄其口,变得沉默寡言、孤僻内向,而是懂得适可而止,在言语表达上更加审慎、富有节制。一味的野蛮冲撞,虽然有酣畅淋漓的感觉,但受到的反噬和报复也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舞台上,观点不同和意见不合是不可避免的。一味地随大流只会让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得鸡肋,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面对事情发生时,说出深思熟虑的话语,这样就很可能会刺痛别人。
不可否认,少说话,在很多时候能够有效地避免言语冲突和被事后使绊。毕竟全然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发言和意见,会让人觉得没有得到尊重,特别是那些心眼小和某些高高在上的人,总认为自己是金科玉律。
比如,职场同事之间,收入情况和别人的隐私都是敏感词,往往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容易得罪人。再比如,上下级关系或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你的不同意见和论点,会严重伤害上司和管理者权威。
不要听信他们信誓旦旦“言者无罪,闻者足诫”的承诺,人性是不能考验的。听信他们的承诺,最后都是自己受伤害。没有人喜欢被揭短和打脸,诱导你说出来是想把威胁剪除,和侧面告诫你不要“乱说话”。
即便是“圣明之君”的李世民,面对魏征的一次次谏言,也是“暴跳如雷”,恨不得把魏征“千刀万剐”,更何况热衷于权力和威严的上位者和普通人。所以,人不能“胡言乱语”,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少说话。
因为说真话和实话,打别人的脸越多;说假话和狂话,打自己的脸越快。不说话或少说话,既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伤害到自己,“何乐而不为”呢?为人处世,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的。
只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力,加上不是哑巴,总会发表意见或者说出抱怨。如果世界只有一个声音,那不仅会显得枯燥,更会像一潭死水一样慢慢发黑发臭。说话,是本能,是无法避免的。
虽然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但这并不能阻止人对说话的本能反应,让人彻底陷入沉默。须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过度的沉默不出声,或者让人变得麻木如同行尸走肉,或者爆发恐怖。
真正的聪明人,都是很有主见,也很有原则的。不会因为强权而妥协,也不会因为弱势而口无遮拦。该说的会不惧一切说出来,不该说的逼着也不说。他们懂得管住自己的嘴,适可而止,少说话可以少惹事端。

小道学宫
以道的文化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用道德的观念,剖析世界;世界很大,却依然很小;心若在,自飞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