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万人争夺近4万岗位!2025国考正式开考,考生需关注重要环节

文摘   2024-12-02 00:00   浙江  

2025 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在众人的期待中拉开帷幕。这场被无数人视为人生重要机遇的考试,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上午 9 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考试准时开始。考场内,考生们全神贯注地盯着试卷,思维在各种题目间飞速运转。他们有的奋笔疾书,有的微微皱眉陷入沉思,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不仅是对知识储备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素质和时间管理能力的挑战。


编辑

下午 2 点,申论科目考试开始。申论作为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科目,要求考生具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及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考生们仔细阅读材料,认真构思文章结构,力求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考场内弥漫着紧张而严肃的氛围,只听见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近年来,国考中应届生招录比例明显上升。从 2019 年的 39.17% 上升到 2022 年的 67.3%,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皆在七成左右。这一变化反映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度重视,也为应届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对于应届生来说,国考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编辑

本次国考公告明确,报考者年龄一般为 18 周岁以上、35 周岁以下,对于 2025 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 40 周岁以下。这一规定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了参加考试的机会。

根据报考指南,2023 年和 2024 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两年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且满足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条件的,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这一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扩大了应届生的范围,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国考。

国考招录一直注重向基层倾斜。本次国考中,艰苦边远地区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可采取调整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经历条件以及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同时从中拿出一定数量职位面向当地户籍或者在当地长期生活、工作的人员招考。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基层工作,促进基层地区的发展。


编辑

报名阶段,本次国考共有 341.6 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 86:1。与去年相比,报名人数增加近 40 万人,再创新高。报名过程中,“千人争一岗” 的现象再次出现。临近报名结束,有岗位已吸引上万人报名。

例如,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部 “联络部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 一职审查通过人数为 7787 人,还有 4102 人待审查,该职位招考人数仅为 1 人,报录比为 11889:1。该职位招考专业广泛,包含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共 9 大类,要求学历本科及以上。这一现象反映了国考的竞争激烈程度,也说明了考生们对国家机关工作的向往。


编辑

然而,在报名火热的同时,也有不少岗位报名遇冷。截至报名结束前一天,仍有近 300 个职位无人报名。专家分析,“有些岗位许多专业的考生都能报考,不限制应届生身份以及考生性别、政治面貌、基层工作经验等,这种岗位很容易受到考生青睐。

部分岗位既限制政治面貌、基层工作经验、服务基层工作经历,同时强调岗位工作强度大,限男性报考,种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了报名遇冷。” 这一现象也提醒考生们在报考时要理性选择,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编辑

笔试结束后,考生们还需要关注后续的招考环节。报考者可于 2025 年 1 月登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招考简章》中规定的面试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进入面试的人选,并在专题网站上公布。

达到笔试合格分数线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低于规定面试比例的职位,将面向社会进行调剂。调剂在公共科目考试内容相同的职位之间进行,调剂公告、职位等通过专题网站发布。


编辑

招录机关负责面试实施,时间、地点等事项详见招录机关在本部门网站和专题网站上发布的面试公告。面试结束后,招录机关通过专题网站发布报考者的面试成绩以及综合成绩。

其中,未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面试成绩各占 50% 的比例合成;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成绩占 50%、面试成绩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共占 50% 的比例合成。


编辑

2025 年度国考,是一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征程。对于考生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考试,更是一次人生的选择。无论结果如何,每一位参与者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和经验。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这场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希望国家机关能够通过这次考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史海流年
高考志愿填报,强基计划和三位一体招生考试,历史教学、历史高考、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学术交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