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团餐作为集体供餐单位,应该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了解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引起胃肠炎暴发。诺如病毒为RNA病毒,极容易发生变异,每隔几年就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引起全球或区域性暴发流行。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诺如病毒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治疗,休息2天至3天即可康复,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消耗的水分。
温馨提示: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如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感染诺如病毒,食物中毒常背锅
近年来,从普通居民到小学、幼儿园,一旦发生上吐下泻的案例,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食物中毒,把矛头指向食堂,诺如病毒却被忽略,即便经检测被澄清真相后,依然难以服众。
例如在2019年4月17日,天府新区华阳心悦幼儿园12名幼童出现呕吐症状。4月18日官方检测结果出炉:诺如病毒呈阳性,与学校食品和饮用水无直接关系。
2019年3月18日,福建工业学校31名学生上吐下泻,到医院就诊。怀疑是食堂就餐问题,多部门介入后,检测结果显示是诺如病毒感染。
2018年11月7日,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某班30多个孩子,有20人左右有呕吐腹泻症状,疑似“食物中毒”。后经食药监部门、疾控部门等检测后,被诊断诺如病毒感染。但是,家长们关于校园餐配餐送餐过程中分部分、分环节的污染问题却仍存质疑。
究其原因,是感染诺如病毒,与食物中毒引发的症状有相似之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时还可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两者很难辨别。
为保障学生就餐安全同时避免纠纷,食堂单位应做好防范工作,在所经营范围内从源头遏制诺如病毒的产生。
阻断病毒传播,建议食堂这样做
疾控专家介绍,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水,接触受污染的手、物品或用具,接触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引起传播,也就是一人感染,成群遭殃。
对于食堂来说,诺如病毒污染食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原料污染,学校选购的生鲜蔬菜、瓜果有病毒附着于表面。
2
食物加工,学校食堂中携带诺如病毒的食品从业人员裸手接触食物时,可造成食物污染。
3
食物运输,学校食堂在分发食物到教室的途中受到诺如病毒污染。
食堂应如何做好防范和阻断工作呢?
对于食源性预防,不妨这样做:
1
食堂要督促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处理食物前和如厕后须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避免裸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2
水果蔬菜加工前要清洗干净,最好供应可剥皮水果。
3
加工制作器具要生熟区分,餐用具消毒要到位。
1
每日对人员上岗前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做到日报告、零报告。
2
当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腹痛、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其工作,并及时就医,病愈后方可重新上岗。同时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病愈返岗复工的登记报告。
3
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的从业人员,便检连续2天阴性后方可恢复工作。
4
当消毒工作更要到位,针对诺如病毒消毒一般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需要注意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
5
学校应建立食堂环境清洁消毒制度,每天对食堂通风换气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6
如发生诺如病毒感染,应立即开展消毒工作。学校食堂应合理安排就餐人员错时、错峰有序就餐,同向就餐,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7
消毒重点场所为病人可能到过的场所,包括食堂、教室、宿舍等,消毒重点对象包括病人餐饮具、排泄物、呕吐物及其容器、厕所以及病人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衣物等。
8
食品用具的消毒:首先清除食物残渣,其次,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使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剂,加入99份水)浸泡30分钟以上,再用清水洗净。
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并按要求注明来源
本公众号另有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