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我的祖宗海”进行关注,每日免费阅读原创诗歌、美文、评论、小说,建立深度阅读关系!
2024年10月10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授予韩国作家韩江,“因其充满诗意的散文直面历史创伤并揭露了人性生命的脆弱性。”她也成为第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亚洲女性作家。韩江以诗歌初入文坛,1993年她在《文学与社会》发表诗歌《首尔之冬》,她曾说:“我的写作是从诗歌开始的。我的小说与诗有很大重叠,写诗让我进入情绪。”当下各个自媒体都在推送韩江的诗,中国诗人也在大量转发,但是看后大家不淡定了,各种议论满天飞,现摘录部分:▲就这诗歌居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连中国三流诗人的水准都不够!▲翻译根本没把韩语翻译到位,甚至可以说很差。韩江是以诗作出道的,所以她的小说文字特别漂亮,诺贝尔文学奖评语也提到她的“小说语言的诗歌散文化”。▲诗歌讲究意象、语言、韵律、诗感,韩江的很多诗作写得很不错,绝对不是“三流”。▲诗歌不能翻译,尤其不能翻译成外语,你只能进入诗境去意会,不能言传。▲诗歌的文化属性太浓缩太凝练,没办法跨文化有效传播。诗歌是没有办法翻译的。▲小说翻译的传达性应该比诗歌强一点。懂诗的人都知道诗是需要语境的,客观地说外国人写的诗,只有同民族的可以读出感觉来,如果翻译后还有诗意说明翻译者的功夫很深!但这是可遇不可得,二美兼具很难。要读韩语版本,这才是作者原汁原味的表达。▲诗歌能跨越语言欣赏么?个人认为小说这种以情节人物为主的文学体裁,翻译后还可保留大半原意,诗歌在另一种语言中表达,靠的更多是翻译家的文学功底,翻译得不好,恐怕很难保持原有的意味。现在各个自媒体推送的不是韩江的小说,而是诗歌,而诗歌大家看到的不是韩文,是中文。这让我想到曾经写过一篇《如何看待外国翻译诗》,现摘录如下:外国诗歌最好读原文,或者读大师翻译的作品。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翻译成汉语的外国诗歌相当一部分比原作逊色很多,有的甚至是对原作的误译。现在一些年轻的诗歌翻译者,因为学养不深,他们把优秀的外国诗歌翻译得面目全非,不忍卒读。有人说,诗歌翻译是“借尸还魂”,是二度创作。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获诺贝尔文学奖诗人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后,让人读不下去,甚至不如中国普通诗人写的作品。问题就出在翻译上。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诗人的作品不好,是翻译得太差太烂了。中文和西文的差别,远远大于中文白话文和古文的差别。中文诗歌和西文诗歌就表达方式、语言文字的规律、美学特点来说,都有根本的区别。由于语言不同,直接对应的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外国经典诗歌,比如:英国诗人叶芝的《当我老了》,是袁可嘉先生翻译的版本;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戈宝权先生翻译的版本;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最早是郑正铎先生翻译的版本......,这些翻译作品之所以能够广为人知,深受读者喜爱,主要是这些大师有深厚的学养。据我所知,有的翻译家为了翻译某个经典作品,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研究这位作家、诗人,在翻译前还要对原作进行背诵,要对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进行研究,反复体会原文的意境。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讲究时间和速度,让年轻的译者像老一辈翻译家那样敬业,潜心钻研原作,真有些勉为其难了。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说:“翻译诗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诗’!”这话在某些人听来不那么顺耳,但仔细一想也是有一定的道理。道理很简单,把李白诗歌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新诗,还有李白原诗的神韵吗?如果李白醒来,看到自己的诗被翻译成新诗,还认为这是自己的作品吗?古人云“诗无达诂”。“诗无达诂”对于中文、英文、俄文、西班牙文等各种语言的诗歌也是如此。韩江的确是以诗歌步入文坛,但她是以小说获得的诺奖的,我们现在却评论她的诗歌三流。这是不公正的。这就如同梅西拿了金球奖后,去嘲笑他篮球打得不如高中生一样。要读韩江的诗还是读韩文版的吧。
(乐冰,生于安徽宣城市,现居海南。中国作协会员、海南省作协理事、海口市作协副主席、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在《人民文学》《诗刊》《北京文学》等发表诗歌,有长篇小说发表于《中国作家》,并有诗歌在央视一套等20多家卫视播出,代表作《南海,我的祖宗海》。)作者:乐冰
编辑: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