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焕发新生。
为此,“微嘉州”特推出《守“忆”时光》镇(街)系列。通过以非遗传承人或民间手艺人为主线,挖掘传统技艺的前世今生,以及对传统技艺的保护 、传承与创新发展,形成全社会参与格局,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赓续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今天,和嘉妹儿一起了解
绿心街道的非遗传承故事
乡土文化中的非遗故事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生动体现,蕴含着祖先的智慧与情感,承载着民族的根与魂,而非遗传承人的巧手艺让非遗事业“向阳”发展、历史焕发新光彩,也让非遗与现代生活更加紧密相连。邱清春就是一位“有故事”的非遗扎染技术传承人,他有着多年美术教师的经验,也积极探索美术与扎染的融合,投身于非遗事业以后,创建了“染嘉州”品牌,立下“让非遗变成非非遗”的目标,让扎染这项非遗技艺在乐山越来越火热。
邱清春本人
染嘉州品牌标志图片
扎染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晋就已经有大批生产,因其“固色技艺”的技艺模式成为非遗的关键。而邱清春创立的“染嘉州”品牌区别于其他扎染的特色之处是以矿物染为主,现代免煮染多是使用化学成分,来实现“万物皆可染”。
邱清春与学员们进行扎染
邱清春说:“过去很多东西的传承是没有文字记录的,多是依靠口口相传、师徒一脉相承。我们‘染嘉州’的模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延伸。一是与高校老师联动,在接受高校老师传承的同时,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带动更多本地人加入传播扎染行列中,形成传帮带的教学体系;二是体验传播推广,建立了‘染嘉州’非遗扎染研习基地,通过扎染体验传播非遗技术,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扎染、体验扎染、学习扎染;三是广泛吸收交流,与艺术机构交流艺术与扎染的融合,与纸业公司等研讨纸与扎染融合,不拘一格,广纳众长。”不断探讨传承与融合的路径,邱清春正在激活非遗的“一池春水”。
“染嘉州”非遗扎染研习基地
与艺术机构进行交流
与纸业进行融合探讨
邱清春表示,美术老师的身份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的分享与传承,更多的是让我去研究生活中的艺术化这个命题。所以,与传统蜡染不同,染嘉州蜡染用中国水墨、白描手法,以毛笔蘸蜡的方式开启了中国画与染织的完美结合。将中国画的写意技法运用于传统蜡染工艺创作之中,对传统的蜡染工艺进行艺术性的改良和调整,拓宽了蜡染的发展领域。
国画方式创新蜡染制作
国画方式创新蜡染成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走进百姓日常生活,就要不断地融入时代的新特征,才能吸引更多人加入“非遗圈”。加强产品研发,推动技艺推陈出新,受到更多消费者喜爱,反哺非遗发展,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邱清春的理念一直就是能让非遗更多地融入生活,才能更好地传承非遗。
创新扎染产品
意韵情深 一教一扶传递温暖情谊
对于非遗传承这份事业,邱清春也有自己的理解,想要“让非遗变成非非遗”,就要为“老手艺”找到“新朋友”。他走进校园、走到就业宣传第一线,始终在努力为“扎染”补充新鲜血液。给孩子们讲解演示、进行公益的展示讲解都是他在非遗传承这条路上不断进行的勇敢尝试。
在创业展上摆摊宣传扎染
给孩子们讲解扎染
邱清春开设扎染师培训,既希望研修班学员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深入学习非遗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希望让更多困境家庭妇女有持证上岗的灵活就业机会,通过更多灵活的订单与活动,给经过培训后的扎染师带来一定的收入。他说:“只有越来越多人通过扎染有赚钱或者变现的手段以后,才能让扎染不被市场淘汰,不被大众所埋没,让扎染更有生命力。”
开展非遗扎染师培训班
布里有繁花,布里有锦绣。相信扎染这一项古老的技艺一定会在越来越多人的努力下穿越时间空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乐山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 绿心街道
总编:王卓然
责编:李潇
校对:祝谦
编辑:周媛丽
投稿:m15082214552@163.com
声明:本平台不涉及商业用途,不收取任何费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