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医院行”采访调研团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调研采访

健康   2024-11-14 18:03   北京  


11月7日,近20家媒体记者组成的“中央媒体医院行”采访调研团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围绕医院近年来在“强化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引领医院中西医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进行调研采访。以下为部分媒体报道——


新华网客户端:以优势学科特色引领中西医创新发展

调研座谈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孙鲁英介绍,近年来医院在“校地共建”模式下,各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医院肾病科、心血管病科、肺病科、风湿科先后入选北京市赶超类“十四五”中医药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内分泌科入选北京市第二批并超类“十四五”中医药重点专科。今年5月,医院肾病科、内分泌科还入选了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 孙鲁英

肾病科负责人介绍,医院依托国家级重点专科肾病科成立了“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中心”,以慢性肾脏病中西医一体化诊疗为专科特色,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等优势病种方面,运用中药汤剂、膏方、丸散剂结合中医非药物治法,多靶点治疗,形成了“未病先防、明确诊断、中西汇通、标本兼顾”为核心的预防、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诊疗管理模式。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房山分中心


北中医房山医院于2021年引进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房山分中心(MMC)。负责人介绍,中心将中医的“医针药结合”融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的慢病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了中西医结合MMC“一站式”全程管理模式,并在标准化的智能管理基础上,融合中医四诊仪初步建立了中西并重的MMC管理模式。


作为三甲中医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北中医房山医院在努力开拓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医现代化、数字化等创新领域的同时也注重保持“中医本色”。


据了解,北中医房山医院拥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首都国医名师韩臣子,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郭书文,北京市名中医张红等国家级及市级知名中医专家,还传承了全国名中医张炳厚、河南邵氏针灸流派等多位名医大家,建成多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工作站等的特色传承格局。并重点优化了中药治疗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症临床路径77种,优化了治疗方案83种、中医治疗技术66种。陆续设立了中医特色门诊如毛发门诊、护理门诊、痛风门诊、面瘫门诊等37个。


在中医传承和人才培养方面,孙鲁英介绍,北中医房山医院创新性地建立了“四级联动”的中医传承“房山模式”,不仅能够选送青年医师到美国梅奥诊所临床流行病学中心进行研修,还能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基层小名医、基层技术人员、农村中医药保健人员、西医类别人员,开展逐层递进式人才培养。


调研活动上,医院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红色流动医院”项目。2009年,医院投资百余万元改装了两辆大客车,一辆作为检查车,内配常规化验、彩超、心电图等功能检查,另一辆作为药房车,配备了300多种中药饮片和250多种中成药,以满足山区群众用药需求。并从各科室抽调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专家30余名定期轮换巡诊,把中医专家巡回医疗队升级成了“红色流动医院”。历经17年的发展,“红色流动医院”已经涵盖了中医药基层诊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人才培养以及拓展服务等综合职能。


未来,北中医房山医院将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房山,辐射京、冀、安、晋,在新形势、新医改、新需求的驱动下,拓展服务方式,全力建设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研究型中医院。




中国经济新闻网:坚守红色初心,引领中西医创新发展

在北京西南地区,有一家百姓身边的红色流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连续17年坚持送医下乡、进山,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医院”。

“我们的‘红色流动医院’成立于2007年,最初叫‘中医专家巡回医疗队’,刚开始,我们从几位专家、一个药箱,徒步走进山区农村义诊开始,寒来暑往,风雨兼程,一直坚持到现在。至今,已经坚持基层巡诊1940多天,诊断治疗近20万人次,发放健康宣传材料近50万份,通过合作医疗报销253万多元,为群众节省交通支出近2000万元。”红色流动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2009年,北中医房山医院投资百余万元改装了两辆大客车,把中医专家巡回医疗队升格成了“中医流动医院”。两辆改装后的大客车,一辆作为检查车,内配常规化验、彩超、心电图等功能检查;另一辆作为药房车,配备了300多种中药饮片,250多种中成药,基本上可以满足山区群众的用药需求。

该负责人介绍,为丰富诊疗内涵,北中医房山医院还从各科室抽调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专家30余名定期轮换巡诊,尽力帮助当地百姓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历经17年的发展,北中医房山医院创建的“红色流动医院”职能在持续更新和完善,现在已涵盖中医药基层诊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人才培养以及拓展服务等综合职能。

孙鲁英介绍,从2018年6月开始,北中医房山医院开启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模式。近年来,医院在“校地共建”模式下,参照高校附属医院标准进行学科建设,各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成为“校地合作”办院的典范。

“以2022年获批‘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单位’为标志,我们医院由此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院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全力推动全院学术创新,在国家层面和北京市形成了独属于我们的品牌效应。与此同时,重点专科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孙鲁英说。

近几年,北中医房山医院连续获得了多项发展成就,肾病科、心血管病科入选了北京市首批赶超类“十四五”中医药重点专科,且肾病科荣获“首都中医药榜样科室”荣誉称号;脾胃病科、内分泌科入选北京市第二批并超类“十四五”中医药重点专科;肺病科、风湿科入选北京市第二批赶超类“十四五”中医药重点专科。2024年,医院的康复科又入选了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室建设项目。

孙鲁英介绍说,医院在“中西医并重”的国家战略指导下,依托国家级重点专科内分泌科,于2021年引进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房山分中心(MMC),将中医的“医针药结合”融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中西医结合的慢病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了中西医结合MMC“一站式”全程管理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多中心共享的多重获益的诊疗模式。

目前,北中医房山医院由一个总院区、3个分院区组成,其中,新院区工程于2023年3月开工建设,今年8月,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新院区的位置,距离北京中医药大学主校区仅3公里。

“我们医院全院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全院职工对医院的发展都寄予厚望。未来,我们将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房山,辐射北京周边地区,在新形势、新医改、新需求的驱动下,恪守红色初心,拓展服务方式,全力建设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医教研全面发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中医院。”谈及医院以后的发展,孙鲁英如此表示。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中国经济新闻网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微信号:fsqwjw

投稿信箱:

wjwxczx@163.com

小编在这里等你呦!







健康房山
北京市房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官方平台,主要传递卫生健康资讯、提供便民服务、宣传卫生健康政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服务百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