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丨盖红元:守护南石窟寺文物,是我最美心愿

政务   2024-10-15 23:15   甘肃  

傍晚,盖红元忙完所有讲解工作,便沿着山道巡查一圈,看看佛像,记录温湿度,最后锁好三个窟门。这里是泾河北岸,平凉市泾川县的蓄家村——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南石窟寺坐落于此。
山野之间,清风相守,文物为伴。作为泾川县文物管理所的副所长,盖红元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十年。
“此窟是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佛窟,窟高11米,宽18米,深13米……”讲解起石窟来,盖红元滔滔不绝。很难想象,十年前,他大学毕业时,专业还是“英语”。
从小对历史感兴趣的盖红元,大学报志愿时,阴差阳错,选了英语专业。大学毕业后,看到家乡在选拔人才,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泾川县文物管理所,这一试,就和南石窟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来到这边时,盖红元纯属“外行”,“自己都不懂,怎么给前来旅游的游客讲解?”于是,他就跟在老讲解员一边记一边学。晚上下班了,买来相关历史书籍开始恶补。慢慢地,他被石窟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深深吸引。
“经考证,南石窟寺开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
“南石窟寺现存10个窟龛,均坐北朝南,开凿于白垩纪红砂岩上。现存有造像的洞窟是1号窟和4号窟。”......
说起石窟雕刻类型、彩绘风格、艺术价值,盖红元如数家珍。
面对研学的“小黄帽”和青少年游客,盖红元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时解答不了的,他就抽空再去钻研。
渐渐地,盖红元从一位“外行”成为“问不倒”的“专家”。
“自己不懂,就谈不上分享与交流,更谈不上知识传播。”盖红元说。
“你看,岩石表面发白的这种东西,就是受水侵蚀后的析出物,山水倒灌、冷热交替,对石窟影响很大。”盖红元向记者讲解。
除了讲解石窟文化,盖红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检测石窟数据,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文物的破坏。
“在其他山上看见绿色,大家都会开心,但是在石窟顶上看见植物是万万不行的。”盖红元解释道,因为植物的根系会破坏岩石土壤的整体结构,这对石窟的破坏极其严重。
每天接待游客的空闲时间,他都会从后山爬到石窟顶上,去除窟顶的植物。
据盖红元介绍,近几年来,国家投资691万元,先后实施了岩体抢险加固和保护修缮工程,对石窟冒顶部位进行嵌补,对赋存崖体进行锚杆加固,安装主动、被动防护网,基本解决了岩体结构失稳的问题。
“这是对石窟本体进行的加固,极大缓解了石窟本身结构不稳的问题,我们正在积极申请其他项目,争取建立石窟的数字化工程。”
说完,盖红元又去记录温湿度了。
“南石窟寺虽然小,窟也不多,但能尽我所能,保护住家乡的文物,就很知足了。”

来源:中国甘肃网

记者:孙珩力
编辑:齐瑞敏
推荐阅读
纷纷宣布:全额退款!
时间定了,或将大跌!
连续7天免费通行!甘肃省国庆出行指南发布→


中国甘肃网
欢迎您关注中国甘肃网,中国甘肃网将为您提供最新鲜最及时的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