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工时代、工业时代,到当今人工智能蓬勃生长的后工业时代,人类和机器相互成就,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迭代和演进。因此,我们希望着眼于工业设计作为时代“语言表达”的属性,记录工业设计的观念与实践衍变,如何为我们注入更多“未来生活想象力”。
纪录片《中国青年创造者》由建筑档案携手惠普 Z 系列工作站联合发起,走近李洋、刘辛鑫、付博、高凤麟、章俊杰、傅吉清、刘亮七位卓越“造物者”背后的故事,通过“重工业设计”“轻量化出行”“无人机制造”“精密质量”“生态智造”“模块化设计”“艺术工业”7个章节,记录七种不同类型和维度的工业造物“从创造经验到工业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技术赋能,探讨七位工业设计师造物过程之中“观念”与“思想”对当代工业文明的推演,以及我们生活中各个段落的创造,构成关于一幅“大工业时代面向未来生活的设计助力与推动”的叙事性演绎……
-
重工业设计
大型工业制造的社会张力
机械,起源于人类观察、探索世界的欲望,以及一种利用环境、改造世界的成就感。机械将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奥秘可视化、理性化,其中所蕴含力量、速度,以及精妙绝伦的结构设计,都强烈刺激着人们的好奇。
创造,本身带给我们的有时候其实是一个触点式的改变,但就是一个点式的改变,很可能就会改变全局。一个足够强大的产品,是能够改变人的习惯,改变人的生活,甚至改变我们对未来的判断的。
随着对于设计更深的介入,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意志,以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代中国青年创造者,是具备这样的使命感和担当的。在这种使命和担当下,我们倾力于创造,努力地更新,完成自我的进步。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的能力大小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坚持自己的本心。因为这一份本心和初心,我相信,我们可以缔造一个全新的时代。
-
轻量化出行
设计,和驾驶摩托有异曲同工之处,既有灵感与激情的碰撞,也有“速度”里的结构与美学,唯有保持克制谨慎,方能驾驭。在西方,很多人会从小接受极限运动的训练,但在国内,极限运动尚属缺乏根基的舶来文化,其发展至今,已进化成为一个完全脱离大众视野的领域。
我设计电动摩托车的初心,就是想做一款足够友好且便捷的越野车,让越野这件事,变得更简单——一个人,即使30岁开始学车也可以玩得很开心,目前我们最高的用户是80岁。
一个完整的工业设计,一定要无缝对接技术,并且从各个环节进行精心打磨,才能够实现其性能、动能与美感的交融。对我而言,工业设计更重要的是分析产品背后的逻辑,关注产品与人的交互,使得工业产品和人之间,适当的、高效的,甚至有情感的交流和体验得以实现。产品所实现的,不仅是一种功能上的满足和创新,更是对突破年龄壁垒的热爱的播撒。当代青年创造者,象征着无限可能性的叠加。作为新一代的工业设计师,我们需要由内到外地,不断跨学科地学习,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最终才有可能推导出自己真正想要带给这个世界的产品。
-
颠覆传统的交叉跨界探索
工业设计,尤其是无人机设计,是一个交叉跨界的领域,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在创造中又不断更新着我们的认知,这个过程充满着永恒的智慧的引力。因此,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一定是跨界设计师。
工业设计高度复合的属性,也决定了如果要设计一款好的产品,需要设计师在长期实践与学习并行的过程中进行交叉跨界探索。因此工业设计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对结构、材料、空气动力学等多方面深入研究,并对其它领域保持广泛涉猎和与时俱进的拓展更新。
-
工业速度里精密与质量运算
微设计,以精巧而微妙的智慧,循序渐进地触及人类造物的深入思考。它强调从细微处着眼,细腻审慎地体会人、物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每一个细节中,进行更为精细的产品设计思考,从而提升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功能性能。
从行为观察、需求收集、针对不同用户和情境进行初步设计,从精细数据之中的不断优化和迭代测试更是其发挥所长的重要环节——从由点及面的全局思考,到对于产品交互性参与方式的“再突破”与“再创造”,微设计具有其不断延续的深刻意涵。无论是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还是动态界面交互设计,微设计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问题感知与设计推导,并快速、准确地定位产品痛点,实现一种更为精密的质量。
当代中国青年创造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只要有创新性、有创造力的思维,永远都年轻。产品设计的最终呈现,其实只是整个设计中的一角。设计是有根的,而根基能扎多深,则决定了产品的上限,也决定了设计师的上限。不论今天我们的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技术本身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人和机器唯一的差别在于,是否能够敏锐细腻地觉察人的需求。工业4.0的迭代,加之国内经济环境发展,都在促生文化端的反思与觉醒。而拥有极强应用力的当代技术,也将促生工业设计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导向未来的发展趋势。
-
产品内在精神性空间塑造
设计,本身就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相比于传统的手工制作所传达的诚意,如今的工业造物中似乎更多演变为一种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看似丰富的品类之中,似乎缺少了一种近身体感的连接。而从消费端口回溯生产端口,我们不难窥见其中的原因。但产品,给予的绝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对于社会价值传达的思考。
于我而言,产品的可持续性不仅仅在于材料或者加工工艺方面的环保和可持续,而是来自于一种对于工业产品的反思,以及源自传统的对于东方人文主义的表达、思辨和其社会化价值的影响力传达。作为一名中国工业设计师,我以东方文化挖掘作为作品核心,意图在设计中将东方气质融入日常设计。而竹,本身就是一种蕴含着东方精神内核的材料,带有一种“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意味,它也具有与我们内在精神的强韧连接。
或许,本土化的设计,还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蓬勃的生命力,我们还要更多从在地文化和人文主义的视角去探索设计的独创性,创造彰显当代东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原创设计。在理论研究结合本土实践的道路中,将工业理念与深层的生态设计价值进行结合,挖掘产品可持续的内在精神价值,逐渐建立能够跨文化对话的未来东方设计生态,并且借鉴“数字手工业”将计算机的算力与人的智慧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属于“计算造物”时代的更多可能。
设计,通过自然的属性,回应人的本性,阐述人文世界当中的精神内涵,通过产品设计为整个社会创造一些积极的能量。创造,也许会犯错,也许不那么完美,也许需要在一些不确定的时候给到宽容,但是创造就是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彼岸。当代中国青年创造者,应该是一个创造力爆棚的群体。他们还需要一些话题和表达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和探索,真正创造出能够引领世界的成果和作品。
-
模块化设计
产品设计传递中的情感损耗降低
一件出色产品的背后,一定潜藏着设计者的情感和关怀。源自于有爱的设计与创造,为使用者带去情感的交流、肢体的感知、精神的触动、主动性交流的欲望与贴心的照料。对于儿童而言,一件出色的作品,不仅意味着对于其身心的关照和呵护,更意味着能够给予他探索未来的可能。
模块化设计能够在有限的产品品种和规格中最大限度且经济合理地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还能够很大程度上削减产品从设计者流转到使用者手中时产生的情感损耗,增加产品的可持续性,实现产品的最大化的社会价值传递。因此将模块化理念应用于儿童产品设计是我主要着眼的设计方向之一。之所以关注儿童产品,是因为儿童是未来的,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一定是全世界长期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未来的儿童产品将更注重安全、环保、健康和智能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和交互化。
当代中国青年创造师,有新驱动、新模式、新体验,也有新思维、新创新、新感知,还有对于新知识、新技术、新能量的渴望。事实上,我对于任何新事物都是不排斥的,我要勇于了解和接受所有新事物,勇于探索新知识、新讯息、新体验。在当下,所谓的断代其实和降维打击是同步存在的,但我们还是要满怀热情地努力实现对于生活的原始创想,在忧患意识中,做出符合时代的未来产品。
-
艺术工业
工业设计的艺术性价值构成
“艺术和科学总在山顶重逢”。艺术,扩充了人类对于未知的想象和向往,也是指引科技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艺术也是带有时间特性的,它能在过去中寻找自己,亦能找到一种未来的状态。艺术与科技对于极致的追求彼此成就,衍生出和人最为亲近的学科之一,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使命,便是使艺术与当代日常之间产生一种很好的衔接,从而进行艺术性与商业价值的创造。
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迅速发展,它逐渐实现人们对于日常功能性需求的艺术化创想,也帮助人们摆脱物理环境的束缚,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工业设计的艺术调性,就是打动人们理解产品的那把钥匙。产品的美感塑造,不仅来自于美学创新与功能性创新,更来自于艺术所创造的全新社会价值。因此产品从艺术性到日常性的转换,是对于我们设计师设计功力最主要的考验之一。
设计,应该是顺其自然的,在当下,我们需要它,我们要去创造它我们要去做到,引领它为社会创造出贡献。一个好的产品,在时间里会有沉淀,能够为人类创造更多美好。当代中国青年创造者,一要有经验,二要敢想敢做,三要有足够的闯劲儿和用不完的力气。在当下场景里面,我们如何利用工业设计的价值,帮到更多的企业和更多的消费者,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或者是通过我们的设计力量,推动世界设计的发展,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蔡捷丨东梅·刘小川丨王辉丨杨宇振丨褚冬竹丨赵扬丨翟辉丨陈夏未 柯礼钧丨何智亚丨张宇星丨田琦丨赵元超丨冯果川丨鹿先森乐队丨何勍 | 张佳晶 | 王辉|张之杨|肖诚|毛大庆|李逸舒丨李振宇丨王晓东丨唐克扬丨李兴钢丨崔接成丨蔡尚文丨钱方丨王川丨吴晨丨刘涵晓丨何志森丨刘晓都丨陈展辉丨柴晟丨张樵丨张迪丨程艳春丨徐千禾丨马岩松丨朱锫丨刘家琨丨何智亚丨戴志中丨周涛丨王中德丨陈蔚丨庞嵚丨姚仁喜丨张晓晓丨蒋培铭丨张志晓丨张鹏举丨何健翔丨罗立平 | 温子先 | 万谦 | 彭翀 | 李景奇 | 刘小虎 | 李竟 | 孙树瓅 | 褚冬竹 | 胡劲松 | 赵晶鑫 | 杨宇振 | 刘珩 | 商宏 | 倪阳 | 叶笛 | 卢强 | Martin Jochman | 胡慧峰 | 孟建民 | 汤桦 | 祝晓峰 | 俞孔坚 | 王旭 | 周游丨华黎 | 童明 | 俞挺 | 张微 | 毛厚德 | 薄曦 | 张蕾 | 庄慎 | 王灏 | 梁井宇 | 施道红 | 刘宇扬 | 郑东贤 | 陈忱 | 庄子玉 | 王昀 | 王硕 | 齐欣 | 程泰宁 | 张宇星 | 魏娜 | 青山周平 | 林世彤 | 冯路 | 王大鹏 | 唐康硕·张淼 | 徐卫国 | 陶磊 | 王兴田 | 潘冀 | 迫庆一郎 | 陈璞 | 孙峥 | 李保峰 | 周榕 | 朱锫 | 胡哲 | 薄宏涛 | 房木生 | 孙祥恕 | 王学军 | 罗劲 | 刘临安 | 周燕珉 | 季凯风 | 胡越 | 陈一峰 | 陈阳 | 冯国安 | 冼剑雄 | 罗德胤 | 沈帆 | 何葳 | 王振飞 | 彭刚 | 李颖悟 | 刘道华 | 易介中 | 蒋晓飞 | 高志 | 王向荣 | 戚积君·李雯 | 赵敏 | 赵扬 | 韩文强 | 梁钦东 | 车飞 | 袁野 | 孙振华 | 曹晓昕 | 刘晓钟 | 杜孝民 | 窦志 | 黄居正
本文由建筑记录人原创撰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欲给档案君提供宝贵建议,请在建筑档案公众号中留言。
内容投稿邮箱:jzda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