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出现异常扩张,形成的一种囊状结构。这种囊状结构的存在,使得动脉壁变得非常薄弱,容易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一旦动脉瘤破裂,就会导致急性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这颗潜伏的“定时炸弹”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临床上,非常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来一起了解和认识颅内动脉瘤。
01
动脉瘤的形成原因及破裂风险因素
1.先天因素: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占比80%至90%,通常呈现囊状。患者先天大脑动脉血管结构异常,从而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形成。
2.后天因素:这部分因素占10%至18%,与动脉硬化相关,被称为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动脉壁内的弹力层受损,使得动脉壁无法承受较大的血液压力,因此在薄弱区域形成颅内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这类动脉瘤占0.5%至2.0%,也被称为真菌性或细菌性动脉瘤。
4.外伤性动脉瘤:约占0.5%,又称为假性动脉瘤。由于外伤或手术等外部力量作用,大脑血管壁受损,从而形成颅内动脉瘤。
5.由肿瘤等其他疾病引起的颅内动脉瘤:其破裂风险因素包括血压升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劳累、气温急剧变化、吸烟、用力排便、咳嗽和打喷嚏等。
02
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动脉瘤体积增大、血栓形成或动脉瘤突发性出血,可能导致剧烈头痛,其程度被形容为“霹雳样”,有人将其描述为“此生经历过的最剧烈的头痛”。
2.占位效应:当动脉瘤直径超过7毫米时,可能出现压迫症状,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扩大、内收受限以及上下视运动障碍,直接和间接的光反射可能消失。
3.癫痫发作:通常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4.迟发性脑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治疗后症状会有所改善,但随后可能再次加重,表现为持续发热,意识状态从清醒转变为嗜睡或昏迷。这些症状通常在1至2周内缓解。
03
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早期发现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A、MRA等手段进行。一旦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和预防动脉瘤破裂,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微创手段,将支架或弹簧圈置入动脉瘤内,以防止其破裂。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夹闭或切除动脉瘤。
04
预防动脉瘤破裂
为了预防动脉瘤破裂,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患者完全卧床休息,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有需要,应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镇静剂。
2.维持患者情绪稳定,尽量避免任何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情绪刺激的因素。
3.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使用润肠剂和缓泻剂,但严禁使用灌肠方法。
4.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通常维持在140至160mmHg/80至90mmHg的范围内。
5.防止脑血管痉挛,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尼莫地平,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的波动调整药物剂量。
6.严密监测病情变化,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神志和瞳孔的任何变化。
05
动脉瘤患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指导患者保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维持积极的心态。同时,应避免情绪波动和精神刺激,确保生活规律,防止颅内压升高。特别提醒患者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因为这些因素可能诱发再次出血。
2.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建议饮食均衡,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和低糖分的半流质食物。鼓励多摄入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预防便秘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对于需要继续服药的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规律地服药,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确保血压稳定。
4.告诫患者避免从事危险性工作或高处作业,以及避免进行过重的体力劳动。患者在出院后通常需要常规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并应了解服用此类药物的相关注意事项。
5.对于卧床的偏瘫患者,应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每个关节的活动应在各个轴面上进行,活动时在最大角度保持4至5秒。每个轴面至少重复10至20次,每日进行3至4次,应逐渐增加强度,反复练习。动作应轻柔、缓慢,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依次进行。
6.定期进行复查,通常建议每6个月复查1次。患者应掌握自我检查的方法,如感到头晕、头痛或手足麻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作者丨苗群(阜南县人民医院)
编辑丨张莹
校对丨王宇
往 期
精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