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衅?立陶宛再试软硬兼施,欲以“既要又要还要”战略应对中国

文摘   2024-11-27 08:18   新加坡  

立陶宛新任总理帕卢茨卡斯自上任以来,采取了软硬两手策略试图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既要又要还要”的战术显然很不要脸

从与台湾的密切互动到表面上的示弱表态,立陶宛政府的真实意图无疑是想在不损害对台关系的前提下,恢复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合作。然而,中国的坚定立场表明,立陶宛的双重策略不仅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可能进一步恶化双方关系。

软招:学曹操,示弱但不认错。

帕卢茨卡斯在就任后公开表示,立陶宛“愿意与中国大陆实现关系正常化”,但同时强调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暗示中国应采取主动。他的表态与前总理维尔内利斯“就算我们错了,也不该跪着道歉”的强硬说辞相比,显得稍微委婉,但骨子里依然带有傲慢。

一立场显然回避了问题的核心: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行为。2021年,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严重挑战了中国的底线,导致双方关系迅速降到冰点。中国随后采取了一系列贸易反制措施,给立陶宛的经济强有力的打击。

硬招:持续挑衅。

尽管帕卢茨卡斯声称愿意改善中立关系,但他的行动却截然相反。本月中旬,立陶宛允许台湾高层率领20多家无人机厂商访问该国,这一行为被广泛视为对中国的直接挑衅。

帕卢茨卡斯的矛盾行为表明,立陶宛政府并未真正反思过去的错误,而是在试图以小恩小惠换取中国大陆的妥协。他们一方面希望从中国大陆获得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不愿切断与台当局的联系。这种“软中带硬”的策略不仅难以奏效,反而让人怀疑立陶宛政府的诚意。

既要又要还要的算盘。

帕卢茨卡斯在11月22日的采访中明确表示:“我们确定考虑恢复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会牺牲任何东西,也不意味着我们的姿态放软了。”

这种表态可被解读为立陶宛的“既要又要还要”战略:

要恢复中立关系,以挽救因失去中国市场而受损的经济;

要继续与台当局保持往来,以宣示其所谓“主权外交”;

要避免在态度上作出实质性妥协,以维持国内政治平衡。

然而,这一策略忽略了一个核心事实:中国对立陶宛并无迫切需求。在失去中国市场后,立陶宛的出口贸易严重受挫,而欧美市场的补偿作用极为有限。中国的全球贸易布局中,立陶宛的地位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有它无它都一样”。

立陶宛的处境与选择。

从2021年至今的三年中,立陶宛因对华政策而遭受的经济和外交损失不容小觑:

经济上,失去中国这一巨大市场,导致相关企业遭受严重打击;

外交上,立陶宛的亲台立场引发了包括中东欧其他国家在内的普遍质疑,甚至破坏了其在欧盟内部的声望。

帕卢茨卡斯显然意识到这一困境,但却希望以模糊立场和象征性姿态换取中国的合作,这不仅低估了中国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原则性立场,也忽视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外交中的坚决态度。

中国的立场一直明确而坚定:正视“一个中国”原则。中国从未要求立陶宛“跪下道歉”,但绝不会容忍对台当局的官方支持。

用行动说话。中国采取的贸易反制措施并非一时之举,而是维护主权和核心利益的必要手段。

不屈从于压力。无论是立陶宛的阴阳示弱,还是其可能通过WTO提起的贸易诉讼,中国都做好了应对准备。

立陶宛想在中美博弈的大局中扮演“搅局者”的角色,但却高估了自己的分量。对于立陶宛政府而言,最务实的选择是停止一切挑衅性行为,切实承认和纠正错误,才有可能逐步恢复与中国的关系。

否则,无论他们如何“既要又要还要”,都难以摆脱经济困境和外交孤立的处境。

小海棠说事
夜深人静伶听一切美好带你体验不同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