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比,就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是由一个前项和一个后项组成的除法算式,只不过把÷(除号)改成了:(比号)而已,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而比则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到的数就叫做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一般是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而正反比例的意义是这样给出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的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在解决正反比例问题过程中,一般是抓住正反比例的意义,一是看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二看这两个量之间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商一定,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积一定,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以上就是教材给出的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点,解答与之相关的题目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问正比例和反比例都是比例吗?如果是,那么是什么样子的比例?如果不是,为什么?这些涉及数学本质的问题,学生还是不够清晰的。其实,学生们的心里也是有疑问的:比、比例、正反比例都有“比”字,是不是都由一些比组成?正比例、反比例都有“比例”两字,看起来都是比例,为什么和比例的表示形式不一样?(y/x=k、xy=k)
看起来,搞清楚比、比例、正反比例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例:3和4两个数相除便得到这两个数的比,3÷4=3:4或4÷3=4:3,展现的是3与4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同样,6和8两个数相除,便得到它们的比为6÷8=6:8或8÷6=8:6。
这时有4:3=8:6=4/3或3:4=6:8=3/4,所以4、3、8、6四个数就组成了一组比例。
这就是说,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合而成,展现的是两个比之间的关系(比值相等)。
如果构成比例的两个比中分别含有一个未知量(变量),那么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
X:3=y:6或X:3=6:y,虽然都是由x、y、3、6四个量组成的比例,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有:6x=3y或xy=18,其中变量x、y的变化情况却是大不相同的。
在6x=3y中,x扩大或缩小y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在xy=18中,x扩大或缩小y却随着缩小或扩大。X与y的变化方向显然是不同的。
我们就把X:3=y:6称为正比例,写成y:x=6:3形式,即y/x=2。把X:3=6:y称为反比例,写成xy=18的形式。
看起来,正反比例是在比例的基础上加入了两个变量,并且规定了这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同时为正比例关系,变化方向相反时为反比例关系。因此,正反比例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含有变量)的比例,符合这种比例的模型有速度时间与路程模型、单价数量与总价模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