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参考消息报道,中国外长21日强调,中欧经贸关系出现一些波折不符合双方利益。他敦促欧盟同中国通过谈判协商找到解决各自关切的办法。据中国外交部官网发布的消息,我国外长21日在北京会见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前总理法比尤斯时表示,中国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贸易体制。他认为,中欧经贸关系出现一些波折不符合双方利益。他表示,希望欧盟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同中方通过谈判协商找到解决各自关切的办法。
据新华社报道,关于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磋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8日表示,如欧方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与部分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将动摇彼此信任,干扰磋商整体进程,也将给价格承诺协议的后续执行和监管增加更多行政成本。
当天有记者问,10月25日,欧委会在有关中欧举行视频会谈的新闻中表示,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欧委会有权与参与调查的不同企业商谈价格承诺,与中国机电商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并不排斥其他企业单独与欧方商谈价格承诺。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作出上述回应。
事件的起点可追溯至2023年9月13日,当天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指出,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此举的理由在于,当前全球电动车市场被众多低价中国品牌占据,这些企业背后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量补助,从而严重扰乱了欧洲市场秩序。包括上汽、吉利、比亚迪和蔚来等在内的多家中国车企均被纳入调查范围,需配合进行应对。国际能源署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3》指出,2022年全球电动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新车渗透率达到14%。中国在这一市场占据了超过60%的份额。
10月29号,一手策动对华电动汽车加征所谓“反补贴关税”的欧委会,在无视我国强烈反对,并且在自身拿不出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公然宣布结束“反补贴调查”。根据欧委会发布的声明,中国汽车出口生产商最终将被征收的税额分别是:比亚迪17%、吉利18.8%、上汽35.3%,得到了“特殊对待”的特斯拉被征收7.8%,其余合作公司被征收20.7%,其余不合作公司被征收35.3%。欧委会声明表示,最终关税将从本月31号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
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中欧双方就此事进行磋商之际,欧盟暗地里找上一些中国电动车企业,想搞什么"单独谈判",典型的"分而治之"。欧盟那边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这一行为立即引来了中国商务部的严正警告。他们知道光靠贸易保护是挡不住咱们的,就想着来个"拖字诀"。通过各种手段拖延咱们进入欧洲市场的速度,好给他们自家企业争取点转型升级的时间。
去年访华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访问中国时一度表现得很积极,要和中国“修复关系”,但在当前中欧最关键的贸易谈判阶段,这位官员却突然转变口风,对中国大肆抨击指责,要求中国对此承担责任。反倾销调查案通过之前就有欧盟官员透露,实际上关于这份草案的调查中,没有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盟汽车制造商造成了实质性损害,但他们仍然决定对中国动手。消息人士表示,中欧之间虽然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但也存在产业链竞争。
众所周知,汽车是欧洲的支柱性产业,占据了欧盟GDP总额的7%。尤其对法、德这两个欧盟扛把子来说,汽车产业更是他们的民族骄傲。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奔驰、宝马、标致、雪铁龙这些知名品牌的汽车畅销全球各地,赚取了大把大把的钞票,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市场。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目前我国的汽车出口数量高居世界第一,去年全球卖出的1000多万辆电动汽车,60%以上都是由中国生产制造。
中方的立场非常明确,就是寻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出口价格体系,以此简化对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出口流程,促进双方贸易的顺畅进行。面对欧盟的“阴阳”行为,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而中国企业也在积极调整自身的战略布局。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中国一家知名的动力电池企业,已决定暂停在德国的两个电池工厂项目。不管是对于德国还是中国来说,这一决定都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对于中国而言,海外工厂的建设,不仅是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一步。
欧盟心里明白,咱们中国电动车之所以能在欧洲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靠的可不是什么政府补贴。咱们有完整的产业链,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材料到整车生产,再到电池制造,样样都是一流水平。就算咱们涨价,在成本控制上还是能甩他们几条街。眼看着正面硬刚不行,欧盟又玩起了"分而治之"的小把戏。他们偷偷摸摸地跟一些中国电动车企业私下接触,想搞单独谈判。这招可真够损的,就是想挑拨离间,打破咱们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团结,逼咱们做出更大让步。
说到底,欧洲这套算盘打得挺精。他们既想拖住全体中国企业的脚步,又想挑拨内部关系,用这种小伎俩瓦解整体优势。面对欧盟的高额关税威胁,个别中国新能源车企就扛不住了,企图以个人名义偷偷和欧盟达成协议,逃避高额税收。很多企业家看短期利益,把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当宝贝,可忽略了严重的后果:集体利益被拉稀,而中国新能源车的整体声势和竞争力就会直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