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 | 科学教育启新智 探索真理筑梦想——2024年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科学教育工作交流展示活动纪实

文摘   2024-10-23 16:42   上海  

科学教育工作交流展示活动


科学教育启新智

探索真理筑梦想








2024年10月14日-10月18日,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举行以“科学教育启新智 探索真理筑梦想”为主题的科学教育工作交流展示活动,向全市高中学校呈现学校科学教育工作推进的实际和成效。

本次展示活动分十一个学科专场和一个学生主题论坛专场,我校共计21位教师以公开课、微报告等形式参与活动,充分展现我校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深入实践和创新探索。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各教研组撰写的现场活动纪实!


英语学科





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于2024年10月17日举办了以“科学教育启新智,探索真理筑梦想”为主题的英语学科专场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还为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搭建了平台。

活动由虹口区教研员张皎雯主持。首先,由英语组王豪老师进行教学展示,授课班级为高二(7)班,授课内容为《高中英语(上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4 的 Reading B + Critical Thinking。课堂主题围绕“2050年的未来生活”,通过对未来科技的描绘与批判性思维的引导,引发学生对未来生活和科技进步的深刻思考。

王老师以Reading A对未来积极的预测及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课文《2050》以消极的视角展示了未来的日常生活,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描述了科技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引发学生思考科幻小说的意义。

课堂设计紧凑且富有层次:从预测未来的导入,到精读文本解析作者态度,再到小组讨论未来生活的可能性,最后以写作任务巩固学习成果。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还在讨论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微报告:科幻文学与科学教育的交汇
紧随教学展示,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英语教研组副组长孔庆昊老师以“科幻作品与科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为题,做了一场具有深度的微报告科幻作品与科学教育。孔老师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乔治·奥威尔的《1984》到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探讨了科幻作品如何以寓言的方式暗示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并通过警示未来的可能性,引导人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科技的进步。

孔老师指出,科幻文学不仅仅是娱乐性的作品,更承载着深刻的社会反思。它呼唤读者通过虚构的未来审视当下现实,探索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伦理挑战。结合本次教学展示的内容,孔老师强调了科幻文学在英语教学和科学教育中的双重作用: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又激发他们对未来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探索精神。


专家点评:专业指导与教学反思

在教学展示与微报告结束后,杨浦区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李蒨老师首先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科学教育启新智,探索真理筑梦想”。她指出,通过科幻文学这一独特视角贯彻科学教育理念,具有相当的创新性和挑战性,体现了学校及备课组在教学设计上的探索精神与深刻思考。

李老师肯定了王豪老师的课堂设计,认为他巧妙地通过不同未来预测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利弊和社会发展的多重可能性。她特别强调,本次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还启发了他们探究未来各种可能性背后的原因,鼓励学生思考这些可能性与当前人类选择和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这次活动的成功也展示了教师团队扎实的教学能力与高度的教育责任感。

虹口区教研员张皎雯老师在总结发言中称赞了学校团队在活动中的专业精神与创新实践。她认为活动的内容设计与主题高度契合,展示了科学教育的实践价值。她认为,本次教学展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还有效提升了他们对未来科技与社会发展的认识,为学生探索科技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体验。张老师还指出,将科幻文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未来科技的理解,还展现了人文学科与科学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

总结:跨学科融合与科学教育愿景

本次学科展示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与学术报告的结合,不仅体现了英语学科与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也展示了教师们在教育创新方面的努力与成果。科幻文学作为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索未来与科技的桥梁。学生们在分析文本、合作讨论与批判性写作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将继续以“科学教育启新智,探索真理筑梦想”为指导思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实践机会。在未来的教学中,学校将进一步推进跨学科融合,探索更多创新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科技与社会的思考和探索精神,为学生的未来筑梦远航。

撰稿 | 王豪
审稿 | 孔庆昊
审核 | 薛建国 葛健业

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发布复兴信息,展示复兴校园生活,服务复兴师生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