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产业下一步该怎么干?院士讲了“硬核干货”

学术   2024-11-21 07:30   河南  

储能是加快推进碳中和进程、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新型储能产值突破3000亿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面向未来,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空间在哪?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克服哪些挑战?



在近日举行的2024世界储能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欧盟科学院院士孙金华等院士大咖围绕储能领域相关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和分享,引发各方关注。


谈及储能产业发展空间,赵天寿表示,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太阳能和风能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更大比例,这将极大促进储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储能技术的发展空间巨大,尤其是在提升储能设备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徐政和表示,现在可移动电源(如低空经济、深海发展)对储能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未来需要开发更多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电池。孙金华表示,储能市场空间巨大、前景广阔,预计到2030年,我国储能装机量将达到3亿千瓦,形成万亿级别的产业规模,但同时,储能技术仍面临技术、市场、经济和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

论及目前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的产业规模化应用,赵天寿介绍,锂离子电池优势是能量转换效率高、安装灵活不受地理限制、成本相对较低;挑战是大型储能电站必须确保安全可靠,特别是兆瓦级或GW级的电站,还有就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型储能系统的循环寿命。钠离子电池的优势是成本相对较低;挑战是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需要进一步提升。液流电池的优势是扩容灵活,安全性高不易着火或爆炸,循环寿命长;挑战是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制造和运营成本,还有就是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政策支持。压缩空气储能的优势是适合长时储能,安全性高;挑战是能量转换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储气选址受限,建设和运营成本需要进一步优化……综合来看,各方对于储能的需求非常大,不同技术各有优势和局限性,未来需要建立“新型电力系统”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储能体系。


讲到如何更好地避免和降低储能安全事故,孙金华提出了三方面的防御措施。一是通过改进电池设计和材料,提升电池本身的安全性。二是做好监测、监控和预测预警工作,储能电池在发生热失控和火灾之前有一个孕育和发展过程,早期监测和预警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三是做到火灾应急响应,一旦火灾发生,迅速发现并及时扑救是防止火灾扩散的关键。通过上述三道防线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火灾风险,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


谈到电池回收利用以及固废处理相关话题,徐政和介绍,电池是有寿命的,电池报废后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引发起火、爆炸和电解液渗漏等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电池退役和回收体系,确保废旧电池的安全存放和运输,防止事故发生。徐政和表示,他带领相关课题组正在研究智能拆解技术,将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高效地将电池组件分离。课题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通过快速分解和物理分离相结合方法,将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高效分离,从而提高电池回收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分割线——


我们是专注于光伏新能源、被动房、零碳建筑及零碳园区的合作服务平台,如果你有光伏项目或者零碳建筑可以来本平台洽谈合作:


双碳业务城市合伙人召集

碳中和

零碳建筑

分布式光伏

零碳产业园区

既有建筑低碳改造

企业ESG评级与提升

碳资产核算、排查与管理

被动房、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设计、供货、施工、运营、认证

多项双碳领域服务

诚招城市合伙人
联系如下
碳中和转型引领者

电话:18621570083

业务合作微信二维码

(以服务合作为主,无合作意向者请勿扰)

商务合作、加入平台、广告位招租请联系

汪筱娟:18338699701



碳中和技术实战
宣传双碳最新的政策标准,介绍低碳节能技术,帮助更多的朋友们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策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