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 | 混龄是教育的原生态

教育   2024-09-26 18:18   浙江  



在网上读过一个帖子,说混龄教育属于蒙氏教育,是蒙特梭利博士发明的教育方式。


我留言说:错!混龄是教育的原生态!两千多年前孔子在曲阜杏坛教学时就是混龄,他的弟子啥年龄都有,用现在的话讲叫“超混龄”班。


后来我又说: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在没有幼儿园的时代里,在没有计划生育的环境下,在一家七八个孩子的情况下,每家都是一个混龄班。关键是,彼时的父母第一任务是养家糊口,根本无暇于孩子的教育。但是,教育并没有因此缺位,教育就发生在自认而然的混龄之下,就发生在兄弟姐妹之中。包括爱和责任,包括知识、能力、情商的建构和发展。


其实,不仅中国历史上如此,国外大抵也是这样,教育就发生在家庭和家庭之外的混龄伙伴中,这是教育的原生态。


那么,幼儿园何时发生的同龄编班?我没查到,但能说清楚的是,这是受中小学班级授课制的影响,是应试教育向下延伸的结果。可以看出的是,同龄编班的立足点是教学,是夸美纽斯定义的班级授课制,是工业革命时代下的“批发生产件”。当然,若从教育的效率出发,如此“批发式”教学,在二百年前也确实有其积极意义所在,尽管没法因材施教,但从与时代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相匹配这个角度去看,也只能如此。


但幼儿园不是中小学,幼儿园的主要目标不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而是以培养儿童的素养和能力为主线和核心的教育!于是,我们不能不发问:幼儿园的同龄编班究竟为了什么?


我回答不了这个习惯使然,但能说的观点是:幼儿园大可不必跟着小学应试步伐走,因为,幼儿园送给儿童进入小学的大礼包主要的素养和能力,而不是“提前跃入战壕”。


基于这样的观点,幼儿园混龄编班必然是最科学的做法,而且,混龄编班不是蒙氏教育的专利。


说到这,必须要说清楚的问题是,混龄编班的教育特点是什么?我主要谈三点:


第一点:混龄让教育资源呈现最大化。

这是混龄的本质,也是品质。


具体解释可以由连通器原理阐述:当所有容器的水位持平,则不会发生水的流动;只有水位不同时才有水往低处流。我们可以把前者视为同龄编班,后者是混龄编班,水流的表达便是教育的发生。


所以,无论从知识传递,还是发生教育,都远比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儿童的效果和效率要好得多,尤其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去讲,更是如此。甚至有研究表明,儿童摄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场并不在教室里,而是在有年龄差的伙伴中。


第二点:混龄就是为儿童成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特梭利博士的观点,是从吸收性心智到环境提供的说解。然而,此处所言的环境绝非只是物质环境,更多的是人文环境的创建,是社会性能力发展的环境,是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环境,是能让儿童从中汲取最大能量和本领的环境,而且,无论年龄大小,都是互为发展的环境,都是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第三点:混龄能建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人生最重要的品质是有责任担当和学会感恩,而这两点皆在混龄中的社会交往中,发生和发展着,尤其蒙氏教育,深知其理,也在教育实践中感悟最多和最深。


至于老师在混龄班里的作为,我认为就三个字——播撒爱。当爱的种子在每个儿童心里发芽之后,我们将会看见的成长和果实是什么?就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大哥哥和大姐姐对小弟弟小妹妹的爱护和帮助;我们也常能听见接受帮助后的那一声:谢谢!于是,潜移默化中,教育便如春雨润良田一样的发生了,多美呀!


前两年,跨世纪教育做过一次儿童成长回访,其中,从小学反馈的调研信息来看,“蒙娃”最多的评价是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感恩心。这是混龄之功。我前面说过,混龄不独属于蒙氏教育,其实,混龄也不独属于幼儿园教育。开封求实外国语学校的小学部,最近就在研究和实践在活动中实行混龄,并且卓有成效和深有感悟。读完他们的公号之后,我想到的是,可以试行“双班制”,每名学生都有两个班级,一个是同龄下的“教学班”,另一个是混龄下的“生活班”。如此,若把“教学班”定义为“做题”,“生活班”就是为了“做人”和“做事”,这样去谈全面发展,才有落地效应。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别忘了【转发朋友圈】哦!😀😀

也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见解!!

人工智能教育咨询:陈老师(13958022897同微信)


文源 | 王国平(2024年09月23日)

声明 |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爱我,就请给我一点点在看

校董汇
校董汇致力于为学校举办者和管理者提供智力支持,聚焦校董们关心的政策、法律、品牌、文化及管理等问题,为您提供翔实而独到的专业解读,与中国民办教育一路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