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 3230 字,阅读大约需要 7 分钟
本文首发于今日民航IFLY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低空物流带来更多可能
撰文 / 田以丹
位于深圳的东西涌景区是我国最美的八大海岸线之一,在这里徒步需要翻山越岭,沿途物资补给很少。如今,与游客一起穿行崎岖山路和越过峭壁礁石的,还有“从天而降”的小型无人机——无论是需要食物还是药品,只须扫描二维码下单,就会有无人机带着空投箱飞赴指定地点,在10分钟之内以索降方式投送到位。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天空的想象在不断刷新,同时也释放了巨大的市场潜能。在交通拥堵时将医疗物资精准投放至急救现场;跨越海岛或山地,让水果生鲜更快、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在恶劣天气下平稳起降,实现快递邮件急送。上述种种低空物流场景正在重新定义“快”的概念,为人们提供了更美好的生活体验,也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可能性。
从天而降 美好想象已照进现实
今年是低空经济元年,在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下,低空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逐渐落地生根,将诸多想象与概念照进现实。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而低空物流就是利用无人机等航空器进行货物运输的物流方式。利用无人机高效灵活、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势,低空物流加快了商品的流转速度。
目前正值葡萄上市季节,保鲜难、运输难、包装难以往曾困扰着大圩葡萄出“皖”。为解决地理因素导致的揽收困难问题,顺丰在安徽开通了首条运输特色农产品的大圩无人机航线,深入葡萄种植基地“最前端”,实现从采摘到寄递的无缝对接。顺丰安徽南翔业务部经理介绍说:“从揽收点起飞后,无人机仅需6分钟就能到达4.2公里外的网点,最快可在2小时内将葡萄送达合肥市内的消费者手中。”
除赋能传统农业外,低空物流围绕“急、难、险、贵”4个关键词展开布局,目前已被应用在医疗、标准快递、即时配送、山区物流、城市物流等行业和领域。
如今,在苏州、株洲、无锡、深圳等地,用“飞的”发快件已是寻常事。伴随着螺旋桨的嗡嗡声,无人机从天而降,平稳精准地降落在场地上。工作人员将快件放入货仓,上锁检查完毕后,拍照上传信息。无人机接到“一键起飞”指令后腾空而起,自动飞往目的地。
以往寄快件时,发往同一个地址的快件,在不同时间段寄送,其配送的时长并不相同。这是因为传统的快递收发模式会受到班次限制,中转等待时间和运输时长各不相同。为此,顺丰旗下丰翼科技上线了同城即时送和跨城急送业务,采用“点对点”直飞模式,持续加密航线航班,增加飞行架次,高频次从网点空运快件至中转场,快递时效从几个小时缩短至几分钟可送达。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无人机企业持续完善空中医疗运输网络,为紧急救援增效,为医疗服务提质。该网络不受地面交通拥堵影响,实现24小时随时作业,其准点率提升到分钟级,医疗检测效率提高70%,进一步增强了市、县、区内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动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不仅是血液制品,检测样本、医疗设备、药品和AED等医疗物资都能够在血站、医院、检验中心、诊所之间及时调配,满足了应急条件和特殊需求下物资运输的“急需、急供、急运”要求。此外,在海岛、山地等救援人员难以迅速抵达的地方,无人机企业也提供了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
数字为本 实现安全与发展良性循环
通过创新使用场景,无人机物流的应用边界正在不断拓展:外卖不再局限于半径为5公里的范围,可以将商圈扩大到100公里的覆盖半径;无人机中心枢纽增强集成快递分拨、餐饮外卖等商业功能,通过物流无人机覆盖城市中的每一个社区网格……从郊区到城市、从特需到日常、从公共服务到商业化运营,无人机物流以科技为驱动,推动行业安全、效率和发展齐头并进。
低空环境复杂多变,既有有形的障碍物,也有无形的电磁干扰,这些都会直接影响飞行安全。为适应多场景运行需求,无人机的通信系统和导航定位系统需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通信系统是连接低空物流无人机集群与地面运营调度系统的桥梁,可实现空中和地面信息的实时可靠交互。大家所熟悉的通信运营商服务主要面向地面,超过一定高度后(通常是120米)就无法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了。为解决这一问题,丰翼科技自主研发了一套窄带蜂窝通信系统,实现对300米以下低空、涉山、涉水航线的信号覆盖;基于地面架设的通信基站,丰翼科技还推出了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质量监测、电磁干扰监测以及微气象预报服务,为物流无人机集群作业提供信息情报服务。
随着低空物流航线网络密度不断攀升,必须依靠先进的通信、计算、感知等技术,夯实安全基石。在实践中,运用GNSS、IMU(惯性测量单元)、磁力计、视觉、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无人机能够实现低延时、高精度、高连续性的导航。针对城市低空运营中GNSS可能被遮挡、干扰、诱导的问题,丰翼科技采用自主研发的视觉惯性SLAM算法,支持无人机自主建图定位和无图导航定位,确保作业效率。在起飞、降落等低速飞行阶段,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端到端模型感知技术,无人机能实现自主感知近地面的三维静态环境和动态障碍物,具备环境感知、行为预测、轨迹规划、自主避障或对地选址的自主飞行能力。在高速巡航阶段,通过任务计算机和无线电感知模块,作业无人机可实时感知周边无人机的位置及飞行轨迹,并根据航迹、任务点、飞行性能等参数,实时计算与周边无人机之间的碰撞风险,生成安全避让策略。
在位于深圳南山的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建立适应未来密集航线和复杂业态需求的安全管理体系。为保障低空安全融合飞行,试验区利用多种感知设备,对区域内飞行活动进行实时感知;基于空域态势感知数据、运营企业实时飞行数据、智能化起降设施运行等多维数据,通过大数据融合计算,为空域规划、容量管控、飞行安全提供支撑;同时采用真实、高精度、三维立体城市CIM(公共信息模型)底座,涵盖城市建筑、交通路网、城市规划等影响低空飞行的城市要素,建立低空管理服务系统。其“数字底座”的搭建,为低空物流“高飞”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乘风而起 加快融入航空运输网络
无人机覆盖能力强、到达范围广,能够深入传统运输模式“送不到”“送不好”的场景,打通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因此其正在优化和重构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无人机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规模将以每年20%的速度扩大。面对广阔的市场“蓝海”,低空物流应该如何实现健康发展?2022年民航局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稿)》给出了指引:2025年,城市短距离低速轻小型物流配送无人驾驶航空器逐步成熟;2030年,城市中短距离快速中小型物流配送无人驾驶航空器逐步应用;2035年,城市中长距离快速中大型物流配送无人驾驶航空器逐步推广。
为推动建成无人运输网络,规范性标准陆续出台,广东、安徽、湖北等省的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陆续落地,无人机物流商业化步伐加快,低空物流也逐渐融入了智慧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今年6月28日,全国首条“干—支—末”跨省低空物流航线成功开通。其首飞采用“通航+无人机”模式,开辟通航低空目视航线并构建无人机商业化物流配送网络,进而打通了通用机场、支线机场与无人机末端配送的连接通道,实现贵州贵阳和四川成都特色经济农产品的顺畅流转,能够缩短物流运输中转时长8小时,提高服务配送率20%。
今年7月,深圳机场进行了高低空融合试验飞行。在民航航班落地后,将旅客的急件行李送至机场的无人机起降点,由无人机运载急件行李,进行52公里的跨海跨城运输,仅耗时25分钟便将急件行李交付到收货人手中,实现了低空物流与民航航班的无缝衔接。以“干线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为基础的三段式航空运输网络,将进一步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提质,同时提升航空物流的覆盖广度和深度,为未来构建全国范围内的无人机物流网络铺平道路。
“低空新赛道”系列文章:
“低空新赛道 中国追梦人”全媒体系列采访之三 | 对话董明:以科技丈量天地
“低空新赛道 中国追梦人”全媒体系列采访之二 | 对话赵德力:从草根发明家到飞行汽车创始人
“低空新赛道 中国追梦人”全媒体系列采访之一 | 对话胡华智:我有一个飞翔的梦想
低空新赛道 | 民航局颁发全球首张PC!中国eVTOL企业遥遥领先
低空新赛道 | eVTOL适航认证:TC AC PC傻傻分不清?
低空新赛道 |特稿:展望未来应用场景 中国eVTOL将领跑低空经济新赛道
低空新赛道 |推动引领未来赛道 中国 eVTOL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