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盛投资廖梓君:企业要审时度势,认真考虑并购退出

科技   2024-11-05 17:52   广东  

一个多月前,资本市场推出的 “一揽子” 新政为市场注入了强劲的信心与希望,其中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支持尤为突出,这给创投圈带来了更高的期待。近一个月以来,业界对于并购退出的讨论热度空前高涨,众多机构已开始紧密联动券商等中介机构,积极为被投企业寻觅合适的 “买家”,以实现尽快退出并回笼资金,向有限合伙人(LP)有所交代。

“我们的投后管理部门近期频繁奔波于各地,逐一深入了解被投企业的发展现状,细致摸底并购退出的可行性。”君盛投资董事长廖梓君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局势下,许多企业都适宜以并购方式退出,随着新政的落地实施,并购退出有望逐渐成为创投基金的重要退出途径。


鼓励上市公司并购有助于化解创投退出 “堰塞湖” 难题

证券时报记者:9月24日,一揽子超预期的重磅利好政策联袂出炉,您认为其在创投行业中最为关键的意义体现在何处?

廖梓君:在涉及创投行业的政策当中,我认为优化考核机制这一条至关重要。以往国家虽推出众多战略举措和新政策鼓励银行、保险参与长期创投基金,但成效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业务执行层面人员的正向考核机制,致使政策在落地执行时大打折扣。9月24日的新政提出优化考核机制,构建长周期、差异化的、对执行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这能够促使国家政策真正落地执行并长期贯彻。其实今天投资退出的窘境,真正的起因始于10年前、20年的政策导向和全行业的局限性,那个时候哪里有真正研发投入做硬科技攻关的企业集群?信创这个概念也就是5、6年前才提出来的概念。

证券时报记者:新政中包含了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以及进行跨行业并购,这是否进一步利好一级市场拟通过并购退出的企业呢?

廖梓君:毫无疑问,A股IPO标准提高之后,大部分企业的IPO形势极为严峻,未来每年大概率有100多家企业能够上市,IPO的大门向国家重点支持的核心领域、需要高强度研发投入的硬科技企业倾斜。这意味着,创投行业在过去那些年所投资的企业中,可能有85%都不符合上市标准,从而导致大量的退出“堰塞湖”出现。如今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并购,特别是在跨界并购方面,为无法独立上市的企业提供了资本市场的出路,这一政策初衷非常好。但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关注新一轮并购高潮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例如,并购市场中可能存在的企业借并购炒作概念、操纵股价、财务造假等现象。监管应严厉打击利用信息差来坐庄控盘、“老鼠仓” 等行为,加强对并购项目业绩对赌的监管力度,防止财务造假,保障并购市场的健康发展。


建议面临回购压力的企业审时度势,考虑并购退出

证券时报记者:如今不少企业依然在等待A股IPO,但又即将面临回购,从而陷入纠结的状态,您认为企业应执着于IPO还是选择并购?

廖梓君: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企业现金流等状况不稳定,即使现在盈利状况良好也难以保证未来的稳定。企业应当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能够被并购就选择并购。并购一方面可以套现部分现金,给创业团队一个交代;另一方面还能将创业成果转化为公众流通股票,激励后续发展,而且上市公司抗击风险的能力也更强。

当前只要是不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硬科技、“卡脖子”赛道、国产替代领域,且在资本市场上比较稀缺的企业,并且净利润近一两年内都看不到利润能够冲刺到8000万元到1亿元的可能性,目前都建议考虑以并购的方式退出。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哪类企业可以继续等待A股IPO?

廖梓君:一类是技术和规模已经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且未来市场体量还有巨大增长空间,如果现在能够实现利润8000万元到1亿元,可以继续等待在中小板或者主板上市;另一类是硬科技领域,比如AI底层算力的基础设施领域、高端核心的材料领域,拥有特别出色的技术团队,在各项指标的研发和生产上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也可以考虑未来冲刺IPO。但整体来看,在一个总体经济趋势向下的通道中,所有企业未来的业绩增长都面临巨大挑战。一级市场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证券时报记者:您在为企业寻找并购买家时,了解到他们通常会考虑哪些因素?

廖梓君:并购方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与市值管理挂钩,要求被并购企业有一定的利润;二是如果被并购企业利润贡献不大,要看能否为上市公司带来新的创新元素。从估值来看,并购的估值一般为二级市场估值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但我们必须认清前景严峻形势,不要纠结在估值和获利多少,能够退出就坚决退出。


投资机构已降低收益预期,未来仍存在多个局部热点赛道

证券时报记者:您之前曾经提到,并购退出的收益率和A股IPO退出相差了4—6倍,如今投资机构和背后的LP都能接受吗?

廖梓君:我相信现在不少投资机构都已经降低了收益预期,都希望尽快退出回笼资金,给投资人进行分配,在基金第四、五年时实现分配到资(DPI)回正。所以,只要能够保本并获得一定收益,比如通过并购、回购等方式,就会觉得比较满意。虽然机构背后的LP诉求各不相同,但目前的整体环境促使投资机构倾向于推动LP选择能够尽快实现收益的路径。

证券时报记者:您接触过S基金吗?它能作为一种退出渠道吗?

廖梓君:我个人不太看好S基金。一方面,估值的透明度不高;另一方面,对基金进行估价也比较困难。比如在接手S基金时,对于项目的好坏难以判断,双方对项目价值容易产生重大分歧,很难达成共识,只能单个项目去谈,像盲池基金(组合基金)这种情况目前很难接手。

证券时报记者: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您认为未来创投行业的热点领域会有哪些?

廖梓君:尽管整体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但局部热点依然存在。AI时代已经来临,除了基础算力的规模提升,应用领域也将随着AI技术的发展往纵深方向全面铺开发展,AI智能、生物科技、国家安全相关领域仍有诸多发展机遇。同时,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有效需求萎缩促使中国品牌出海浪潮兴起,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与海外广阔的市场空间将使中国品牌全球化迎来爆发期,这些都是创投行业的发展机遇。

责编:岳亚楠

校对:彭其华


创业资本汇
新鲜可口的创业讯息在这里发酵,你创业我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