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海:大寨一瞥|文旅中国

文摘   2024-11-04 17:30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文旅中国

大寨一瞥

■ 徐光海

大寨,地处太行山腹地,原本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贫穷的小山村。从1953年开始,大寨人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天斗地,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开垦出层层梯田,创造了奇迹,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1964年,伟人毛泽东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标杆,老一辈人心目中的圣地,曾经被誉为“中华第一村”。
童年时代,常从广播中听到农业学大寨,村内的墙上也刷着农业学大寨的标语。大寨,这个神奇的地方,一直令我心生向往。直至退休后,才有了一次亲近大寨的机会。
金秋十月,我和一众老朋友、老同事组成了一个旅游团,开启了山西全境游之旅。旅游团成员均出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家对大寨都有着一种深深的情结。旅行社原计划未将大寨列入行程之中,经团长刘总提议,旅行社最终将大寨列入了本次行程。


大寨是我们这次旅游的第一个景点。从太原出发,驱车行驶在太旧高速上,车窗外,山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我们,不知不觉2个多小时过去,中巴车已驶进大寨。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红旗雕塑,其上有“农业学大寨”五个金灿灿的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中巴车在一幢普通的二层楼房前暂停,楼顶正中红色的“大寨”两个大字高高耸立,大门两侧白色的墙面上书有红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标语,八个大字刚动有力,优雅大气。车上有人说,这是大寨的大队部。门口一位身着白衬衫的美女在等候着我们,在她的指引下,中巴车向着大寨的标志性景点--虎头山驶去。几分钟后我们下车,沿着石块铺就的山道向上行走,才发现山上已被茂密的树林所覆盖,透过树林的缝隙仔细瞧,还是能看到石头垒成的梯田痕迹。原来,在90年代还用来种植庄稼的梯田,因为开发旅游的需要,部分梯田改为种植经济林和观赏林了。当年建造用于抗旱的蓄水池依然可见,清水汪汪。行至半山腰,一座六角形的亭子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亭内竖有一块“周恩来纪念亭”石碑,这是大寨人为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三次陪同外宾来大寨参观而建的,亭子旁的一块石碑上刻有周总理三次视察大寨的情况。向上行十多米,叶剑英元帅于1977915日题写的“虎头山”三字,镌刻在一块3米多高的花岗岩上,人们纷纷在石块前照相留念。


再往上走,是陈永贵的墓地。建在当年周总理与他席地而坐聊天的地方。墓地背靠青山,面向大地,由圆形墓堆、大理石墓碑及墓陛组成。据村导游介绍,墓地前设有5组228个台阶,看似普通的石阶梯,寓意却无比深刻。其中两组38级石阶,代表陈永贵38年党龄;两组72级石阶,代表陈永贵72岁寿终;一组8级石阶,代表陈永贵担任国家领导人8年时间。
顺着台阶而下,是一座呈倒“山”字形的仿古建筑,它就是大寨展览馆。展览馆门前立着一尊陈永贵半身石刻雕像,扎着头巾,面带笑容,目光和蔼,颇为传神。
进入展览馆,陈列着大寨人以前战天斗地的照片、实物等,一幅幅照片仿佛述说着大寨人如何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克服困难、改造自然的艰辛过程,让人震撼。随着讲解员唱起《学大寨赶大寨》这首经典老歌,馆内年长一点的游客也都跟着一起唱了起来,一时,歌声回荡在馆内上空。
馆内挂着多幅陈永贵经典名句的书法作品,如“干部干部,就得先干一步;不先干一步,不能当干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大寨田是辛苦田,没有辛苦哪有甜”,“这办法好,那办法好,自力更生的办法最好”等。这些话语对当下乡村振兴工作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因时间关系,我们匆匆结束了大寨的游览,留下了不少遗憾。回到车上,我的心情一时难以平静。大家也不住地赞叹道:“大寨真是太不简单、太不容易了”。
大寨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摇篮,走过艰难岁月,如今以其红色文化和壮美景观吸引着游客。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依然需要大寨精神,大寨精神永不过时。
大寨,我们还会再来的。
(本栏目由安庆大酒店赞助支持)

徐光海,退休公职人员。近年在报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作品80余篇,出版散文集《灵江拾珠》,衢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