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病理-- 管状-绒毛状腺瘤

学术   2024-11-17 06:00   吉林  

各位老师好,我又来啦~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管状-绒毛状腺瘤


之前学习了管状腺瘤


它们其实是经典型腺瘤三姐妹,是异型增生并以管状或绒毛状结构为特征的非浸润性上皮性肿瘤


根据形态的不同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


管状腺瘤是最常见的腺瘤,也是报告中最常报的



中间深染的区域就是管状腺瘤,细胞核深染,呈笔杆状或圆形,核浆比增大


单纯的绒毛状腺瘤相对少见,多与管状腺瘤混合存在


管状-绒毛状腺瘤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研究采纳的比例不同


一般来说,绒毛状结构占25%-75%,称为管状-绒毛状腺瘤


>75%的绒毛状结构为绒毛状腺瘤


这个分度有时候还不是很好把握呢,主观性很强


在科室里找的片子,一般SSL和TSA的腺瘤都比较大,绒毛状腺瘤也是




看看低倍镜下



正常和异常有一个明显的分界



只看到这里我们还不好确定是管状还是绒毛状,我们要转换镜头,到其他区域看看有没有明显的绒毛结构


绒毛状结构是腺瘤的叶片状或细长的手指状突起



上面就是典型的绒毛状结构,有时可见绒毛内含有管状结构,绒毛可能较粗钝


下面也是典型的绒毛状结构,老师们可以自己找找看




所以,镜下看到绒毛状结构,确定差不多在25-75%的比例,就可以报管状-绒毛状腺瘤啦

和管状腺瘤一样,还要确定是低级别和高级别


低级别异型增生

▲ 腺体结构不复杂
▲ 假复层/细长核呈笔杆状,细胞核上移不超过整个上皮层高度的3/4(各文献数据不一,也有说1/2)
▲ 细胞极向存在
▲ 有丝分裂活动可活跃

高级别异型增生 

▲ 腺体结构复杂(腺体融合背靠背、筛状)
▲ 细胞变圆、极性丧失
▲ 细胞核出现在整个上皮层
▲ 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 此类息肉切除后需要密切随访


🌸群里有老师问TSA「传统锯齿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如何鉴别

毕竟它们都有腺瘤这两个字,而且也是细胞核拉长呈笔杆状

首先它们并不属于同一类,TSA是锯齿状病变的一种,管状-绒毛状腺瘤是经典型腺瘤

TSA也有绒毛状结构,但是会有锯齿状改变,有异位隐窝


管状-绒毛状腺瘤不会有锯齿样的结构


这样就比较清晰了叭😎😎


🌸今天看书的时候刚好看到了发育不良的杯状细胞,再来科普一下:

发育不良的杯状细胞极性消失,不位于基底部,细胞常有偏位的核,外观呈印戒细胞样

刚好今天跟主任看片子有看到哈哈😃


好啦,又学到很多知识点

下期再写一下胃的浅表性炎和萎缩性炎,我们就换下一个系统嘞

敬请期待🙈🙈🙈

我们下期再见💕💕💕

Pathology札记
医学硕士|计划博士|三甲医院 | Pathology 👩‍⚕️|知识的搬运工|此公众号是记录本人的学习笔记:旨在临床病理病例分享|细胞学诊断|病理取材规范|考研、中级及规培考试重点总结。适合病理住院医师初学者的启蒙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