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各民族交融的“千里江山图”

文摘   2024-11-27 08:30   北京  

“黎母山头白玉簪,古来人物盛江南。”大文豪苏东坡如是赞美这里。


这里,有北纬18°最迷人的澄澈蓝天、翠绿青山、蔚蓝海浪、银色沙滩……


▲海南三亚美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里是祖国最南端,是最年轻的省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唯一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这里历史悠久、山河壮丽、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壮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锦绣画卷。


这里就是——海南


▲《椰子冠图》局部。(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五彩锦绣下的黎汉文化交融史


苏东坡在诗作中赞美过海南的山水、人文,以及荔枝、生蚝等美食……海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他称海南之旅在他人生中是“兹游奇绝冠平生”。


在海南时,苏东坡很可能见过鼎鼎大名的黎族织锦。


黎锦发展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起源于秦汉,成熟于唐宋,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也是中国棉纺织历史的“活化石”。


宋元时,江南乌泥泾人黄道婆流落于海南崖州(现三亚市),向黎族妇女学艺,并将黎族棉纺织技艺带回家乡,促进了长三角区域棉纺织业的兴盛,极大地改变了江南地区的经济面貌,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纺织业的发展,以此“衣被天下”。


在海南,黄道婆不仅是技术革新的代表,还是民族交融的典范。


苏东坡也许曾被黎锦的技艺所折服,但遗憾的是,他没能见到黎锦的巅峰——龙被。


黎族龙被又被称为“崖州被”,是黎族织锦艺术之精品,也是海南进贡历代封建皇朝的珍品之一。


龙被代表了黎族纺织史上的最高成就,集黎族纺、织、染、绣四大工艺之大成,图案多为龙、凤、麒麟,尤以吉祥鸟兽成双成对、花团锦簇最为流行,其绚丽斑斓,色彩夺目,耐人品赏。


《明代黎族双凤纹龙被》以汉族传统文化中的双凤朝阳、鲤鱼跃龙门、双狮戏球为画面中心构成,结合黎族传统的几何纹与花草纹,展现出一幅黎汉文化交融的典型图案。


▲《明代黎族双凤纹龙被》 联幅龙被(左图)《明代黎族双凤朝阳麒麟图三联幅龙被》(右图)(作者供图)


从存世的龙被观察,其工艺精细且纯熟,图案上遗留了汉族文化元素。这说明汉族迁入海南岛之后,中原文化影响了黎族民众,她们将其吸纳进黎锦中来,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进行呈现。


龙被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印记。


泽被岭南的巾帼英雄


东晋、南朝时期,岭南地区居住着俚、僚等族群,他们与汉人杂居。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岭南地区俚、僚等族群仍然保留着大量奴隶制残余,各部落间相互劫掠,仇怨很多。


南北朝时期,梁、陈二朝开释奴隶的政策,对岭南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有位巾帼英雄思想开明、富有远见,坚决拥护朝廷政策,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凭借信义在本乡形成凝聚力,最终息兵止怨,和辑百越,终结了海南岛久乱不统的局面。


她就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原名冼英)。


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冼夫人这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引领地处边陲的海南岛各民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冼夫人备受海南各族人民的爱戴,被视为“民族英雄”。冼夫人信俗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冼太夫人铜像。(图片来源: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官网)


2024年(第二十三届)海口举办冼夫人文化节,活动现场热闹非常。


民间自发举行的“装军巡游”纪念活动,各族群众手执帅旗、身披“战衣”、列队操兵、沿街巡逻……热闹的锣鼓声带领人们仿佛回到1400年前冼夫人沙场点兵的场景。


▲2024年(第二十三届)海口冼夫人文化节上,“装军巡游”的队伍浩浩荡荡。(图片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文化节期间,琼剧《冼夫人》选段“犀杖劈道”“离魂谏君”等轮番登台,文武戏兼备,极具亮点,再现了冼夫人的丰功伟绩。


▲琼剧《冼夫人》。(图片来源:中新网)


黎族打柴舞、黎族民歌、竹木器乐、麒麟舞等项目在舞台上精彩演绎……海南各族人民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来表达对冼夫人的敬仰。


海南冼夫人文化源于广东等地,是与海南本土文化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千余年来,海南人民为纪念冼夫人的功迹而开展的文化活动,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海南特色的文化活动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征程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航海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沿海的先民们就使用简单的航海工具,以坚韧的意志和开阔的胸襟不断探索蓝色领域,开辟了最早的海上航路。


汉武帝在徐闻、合浦等地发舶远洋、通使互贸。历经两晋隋唐的发展,至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达到鼎盛,广州、泉州、明州等国际性大港见证着当时帆樯鳞集的盛景。


1405-1433年间,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命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和南洋诸国(今东南亚)以及南亚、西亚等地区的联系,创造了帆船时代航海的壮举。


▲郑和船队的海船模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由海路以商贸为依托,承载物品交换、人群交往与文化交流的和平共享之路。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中国海南海口万绿园国贸CBD建筑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年来,海南勇立潮头奋楫向前,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成型起势的发展阶段。


未来,海南省与内地的对接将更加紧密,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也将更加频繁。作为连接中国内地和东南亚两个全球最活跃市场的交汇点,海南面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开展合作的难得历史性机遇,成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前沿地带,有力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繁忙的海口港。(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共谱民族团结的华美乐章


11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三亚拉开帷幕。来自中华民族的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共赴这四年一度的盛会,象征着民族团结的“同心之火”从海南三亚“燃遍”全国。


▲11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三亚开幕


凝心聚力齐奋进,同心共铸中华情。海南,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记载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丽篇章,承载着历史与现代的接力传承,更肩负着面向未来的伟大使命。


在这里,古老的民族文化瑰宝闪耀着多元交融的光芒;民族英雄的精神,如同巍峨的灯塔;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则为这片土地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使其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纽带,在全球经济的舞台上绽放独特的魅力……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正续写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史诗。


(作者单位: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监制 | 闫   永  肖静芳
审核 | 清   风
统筹 | 王彦龙
责编 | 才丽媛
制作 | 郭欣欣

END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道中华知识竞赛内容

投稿邮箱:daozhonghua@163.com



推荐阅读


什么?瓦氏夫人“参加”过板鞋竞速?

古人都热衷的体育项目,你想参加哪一个?

这个运动会的精彩比赛项目,尽在一幅手绘长图 !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道中华
道中华之美 美中华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