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62岁的俄罗斯飞行员博格丹以其高超的飞行技术和睿智的见解成为全场焦点。他单机飞抵珠海,满载中国特产归国。回到俄罗斯后,他迅速接受了官媒采访,畅谈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惊叹以及现代战争的现实,为许多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战略课。
博格丹用“令人惊奇”一词高度评价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他特别提及了歼-20S、歼-35A等尖端战机,以及种类繁多的无人机系统。他认为这些成就不仅代表了中国在航空技术上的跨越,也展现了中国在工业制造和技术创新上的综合实力。
歼-20S和歼-35A在性能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无人机的多样化则展现了中国在智能化战争时代的深远布局。博格丹的敬意,不仅是对技术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军工体系整体发展的赞赏。
在被问及第六代战机的发展方向时,博格丹道出了他的独特观点。他指出,那些耗资巨大的高端战机系统在现代战场上可能面临被廉价反制手段削弱的风险。他强调,军事强国应选择理性的发展方向,注重平衡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
这一观点直接触及了现代军事发展的痛点:单纯追求技术尖端并不总能换来战场上的绝对优势,成本效益和规模化能力同样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博格丹的观点得到了现实战场的印证。中东战场上,美国使用价值200万美元的导弹去拦截仅需几百或几千美元的无人机。这种高成本对低成本的对抗模式,不仅难以形成战略优势,还暴露出高端装备在低成本反制面前的局限性。
类似的困境也出现在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对抗中。以色列投入巨资打造的防空体系在面对哈马斯低成本的火箭弹和无人机时,显得力不从心。战斗的结果表明,适用性、经济性和规模化远比单纯的技术先进性更为重要。
俄乌战争同样印证了这一点。俄罗斯拥有包括苏-57在内的多种先进战机,但在战场上却屡屡遭遇挫折。苏-57战机被击落已非新闻,这并非因为俄空天军或俄罗斯飞行员技不如人,而是现代战争的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
战争不再仅仅比拼武器的性能,而是比拼综合作战能力和战场适应性。廉价但有效的武器和战术正在重新定义战场规则,这也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军事装备发展方向。
美国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过去两三年间,五角大楼暂停了多个高精尖武器研发项目,转而将重心放在基础国防工业能力上,例如舰船和普通飞机的制造能力。同时,美国还加大了对国防工业“空心化”问题的关注。
以美国海军为例,他们对中国造船能力的关注愈发紧迫。当数据显示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多倍时,五角大楼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战略,避免在台海问题上冒险。
博格丹总结道,现代战争的竞争核心在于两点:综合国力与兵源储备。综合国力是支撑长期战争的根基,而充足的兵源则是应对战场消耗的保障。这种观点对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拥有强大工业基础和庞大人口资源的国家,中国具备在现代战争中占据优势的潜力。然而,这也提醒我们,现代战争不仅需要尖端技术的突破,更需要在规模化生产和资源整合上保持优势。
博格丹的言论并非否定第六代战机的发展,而是提醒我们应在发展高端技术的同时关注其实际应用价值。第六代战机的发展必须兼顾技术领先性与经济性,并与无人机、小型化智能武器等装备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作战体系。
对于中国而言,第六代战机的研发和装备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兼具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国防体系。这意味着,在追求尖端科技突破的同时,也要关注那些成本低、适用性强、能大规模列装的装备。两手抓、两手硬,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博格丹的睿智见解不仅为俄罗斯军方提供了深刻的战略参考,也为全球军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现代战争不再是高技术装备的单项较量,而是多维度能力的综合比拼。中国在快速崛起的同时,更需要保持清醒,将技术突破与实战需求相结合,打造一个全面均衡的国防体系,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