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征稿】“我们的节日 · 中秋节”征稿专辑(二)

文化   2024-09-12 07:04   江苏  


中秋读月(两章)


林晓波[四川成都]


“小时不识月,认作白玉盘”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童年的李白不认识,儿时的我们也不认识。

而觉得很奇怪:人为什么总是抬头望月?

月亮有时在,有时不在;有时圆,有时缺;有时大,有时小。

李白在月光下行走,想起小时候把月亮认作白玉盘,是对的:白玉盘多美,白玉盘里装满了月光,还有圆圆的月饼,有老家的味道。

中秋夜,我在远方。月光下,有几个儿童举着“月亮”玩具,在草坪上跑来跑去。

我问:你们看看,月亮是什么?

他们蹦跳着回答:飞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展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中秋夜,天上有个月亮,水里也有个月亮。

画中有诗:月亮,悬挂在夜空,离我们很远。而水中的月亮,伸手可掬。

这是古代文人的愿景:中秋月夜,远离红尘;隐居山水,空山不空。

如今不同了,时兴避暑。躲在白云深处,隐居山林,逍遥自在。

而中秋来临时,人们便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就想着赶回家和亲人团聚。

因为,月是故乡明。


【作者简介】
林晓波1963年生。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文学》、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等主办的文学大赛中获奖。出版文学专著5部,获宜宾市政府阳翰笙文艺奖、四川天府文学奖等。



中秋听月(外一章)


陈于晓 [浙江杭州]


中秋赏月,有一种仪式感。

记忆中的中秋夜,去看过灯,喜欢在熙熙攘攘中穿梭,以月的名义,铺开人间烟火。

但不知怎么,很享受的却是灯稀人散,夜色阑珊。

此时,月亮已高悬天空。月亮跟着我,回到那盏为我亮起的灯火中。

无论我走多远,月亮总是紧随着我。渐渐地,我把自己的脚步声,听成了月亮的。

在院子里坐下,月亮栖息在院子上空。

夜深人静,一轮轮明月,涌上我的心头。

清风吹动的一轮,披着一袭桂香,在山间走动。最金黄的一轮,从海上升起后,在水天一色中皎皎。而我儿时所见的那一轮,仿佛还在旧年的古井中,咣当着。

月光清冷,如霜;月色温暖,如乡愁。

在烟火人间,丰登的五谷捧出一轮“圆满”。

中秋夜,月亮的脚步声,清脆,圆润,响起在我温馨的梦境里。



中秋赏桂


题记:老家萧山有个习俗,每年中秋前夕,女婿特别是毛脚女婿,要提着礼品去看望丈人丈母娘,称为“望八月半”。


中秋是个盛大的节日,必须“望”着。

儿时望着,其实是盼着中秋节时能吃上月饼。如今望着,似乎因为到了中秋可以闻着桂香了。

喜欢“桂雨”这个词,金桂、银桂、丹桂,在枝头,是一簇一簇盛开的雨花。

风吹花落,淋一身桂雨,仅仅这么想想,都是极美妙的画面。

提着月饼的女婿,在乡间的灯火中穿梭,明月一轮,静静挂在屋檐。月宫中的桂花,恰好掉落在月饼上,那袅袅仙气和人间烟火,于是氤氲在了一起。

当然,这是我虚构的某一场景。

而搬入另一种虚构的意境中,在中秋满月的光里,我坐成了一个“望”字,或者说,坐成了某一种隐喻。


【作者简介】
陈于晓,1968年生。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散文诗》等报刊,入选多种年度选本。曾参加全国第十四届散文诗笔会。著有作品集《听夜或者听佛》《不动声色》《地气氤氲》等。



中秋的夜晚(外一章


宋小娟 [陕西西安]


中秋的圆月,挂在金秋的风中,照亮世事,照亮人心。满眼都是醉人的光辉,让村庄变得皎洁,让城市变得璀璨,让夜晚的梦境变得纤尘不染。

这是一年中最深情的时光,美丽着一个抒情的人间,让传说更加圆润丰满。多少文人墨客,痴迷着,悲喜着,仿佛都愿意随着嫦娥仙子翩然而去,无意间洒落的诗歌,演绎出多情的妩媚。

金黄的月亮,点亮自己,照亮别人,充盈成人间的喜悦。又香又圆的月饼摆上桌案,捧在手心里,思亲思乡思爹娘。一颗心,顺着月饼的甜蜜,从晨曦出发,赶往稻谷飘香的地方,那里有着泥土的芬芳,有着根须扎进故乡心脏的惦念。当一颗心,追随着月光,拔节飞扬,你我就会变成一阙词,一首诗。

中秋的夜晚,站在时光的背影里,让思念发酵膨胀。故乡的味道,是咬不断的目光,是嚼不烂的思念。



中秋的月光


浅酌低饮一壶月光,斟满团圆,斟满恬淡。采摘来自广寒宫的柔情,让桂花的香浓郁了中秋的夜晚。

一缕缕薄雾,缠绕在温婉的月色间,氤氲着,隐约可见的思念,在流云飞过的虚空里,描画出一种朦胧的美丽。轻描淡写间,追逐一颗流星的足迹。

晶莹剔透的心思,飘忽的愿景,在灵动婉约的月影间婆娑。那个藏在幽梦里的仙子,融入一杯桂花酒的醇香,剪一窗清幽,在杯酒间,品尝着风月的浪漫和心中的悲喜。

盛月光在壶,在壶里壶外,看见心明如月,清净的不染尘埃。守住心中的圆月,在中秋的日子里,感受人间的温暖。


【作者简介】
宋小娟,1974年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协成员。曾在《延河》《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等纸媒及网络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并获多项征文奖项。



订阅:可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链接直接关注,或扫描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二维码,或加微信公众号:zgswsyjzx。

转发:点击右上角图标,可分享到朋友圈发送给朋友等。

投稿:自荐或推荐优秀散文诗作品、理论文章,请发送至“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专用邮箱:zgswsyjzx@163.com。

声明:本平台来稿须原创首发,已在其他微刊发过的作品勿投;除署名者外,配图均来源自网络。

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
为散文诗作家、理论家提供最新创作和研究成果,向公众推介优秀散文诗人及作品。主要栏目有:大家访谈、名家新作、精品点评、来稿选萃、新锐空间、爱情散板、且行且吟、诗坛动态、中心资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