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都非关键,真正让人不解的是——面对站出来想表达(且没有说脏话,没有无理取闹)的个体,校方的第一反应却是闭麦、抢话筒、带离学生,而不是正面回答,这种反应正常吗?到底是谁心里有问题?
中国的教育环境,何时成了校领导的“一言堂”?只有命令和服从,怀疑、质疑、表达、发声逐渐变成贬义词,“有个性”成为最不受欢迎的特质。
这是为什么?我之前写过好几篇文章分析过,根源还是“官本位体制化”,而官本位背后的“文化土壤”,正是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忠孝道教育。公众号:赵董
云南“吹哨”学生被精神鉴定,到底谁才是教育“吃人”乱象的根源?
你可以躲在角落里沉默,但是不要诋毁和嘲笑比你勇敢的人,因为他们争取到的光明也许会照耀到你。
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药》:
几千年来,人性的改变微乎其微,我从来不会说什么某个人种的人性更高尚,更不同。哪个人种的人都是善恶同体,所以,惩恶扬善靠的是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与改善在于是否能约束人性的恶,是否能真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我不提倡靠弱势群体的勇敢来促进社会的进步,更提倡让强势群体自我反省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来推动文明底线的提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战争都是强者振臂高挥,带动起来的最终结果,弱势群体始终散沙一盘,所以才有了几千年历史的轮回。如今所不同的是既有科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财富,又有了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平权,正如鲁迅所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理性的对话与良性的改良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