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北大教授经常谈“大学精神”,照理对受到侵犯的学生会有起码的同情,如果手里还有点权力,那更应该做点事。然而,他们并没有任何作为。
实际上,讲大学精神,在校内是文科学者争取发言权的表现,对外是给自封的大学代言人的身份进行充值。可以说,这是学者们单方面想象的“大师” (自己)跟体制和管理层(大楼)之间的事情,要广泛寻求观众,所以会大谈特谈。
不论什么排名的学校,真正掌握资源、权力和经费的,都不是纯文科学者。所以,文科的“大佬”在院系之间,实际处于弱势。压抑感积累了多年,就爱从什么民国传统,大师传承那里找补偿。要寻求利益,就从教育和出版下手,去中小学开辟战场。
这帮教授们的目标,本来就聚焦在别的地方。所以,不要误以为学生的利益在考虑范围内,学生负责学习和仰望,真出了问题没人给兜底。
被沈阳及其同党坑害的同学,是北京中学教师的孩子,至今也没见到该系集体或个人有任何反省。
其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了中学教材的编写者,详见2020年温儒敏文章《我与人教社的三次合作》。
根据《凤凰周刊》的报道,“1999年从香港返校后不久,逍遥无事的沈阳被中文系提升为正教授、博导,后来还担任了5年的中文系副主任。面对记者询问,1999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中文系系主任的温儒敏教授,不愿表达任何意见。” ---- 全文见“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