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寄杜二拾遗①
唐 ·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注】①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 ”。杜二,杜甫。拾遗,杜甫旧职。本篇作于高适任职蜀州刺史之时。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阅读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
A.“老风尘”意为“在风尘中老去 ”,此处“风尘”是作者所历的纷扰仕途、颠沛的宦旅。
B.“龙钟”指潦倒老迈, “二千石”是汉代郡守的俸禄,此指身为刺史获得的俸禄。
C.“一卧”句借谢安东山隐居后再度出任要职的典故,写作者年隐居经历和心中志向。
D.“愧尔 ”句运用借代手法,以“东西南北人 ”代指全国各地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
13.本诗三四句可以理解为作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推想友人见景伤怀。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虚实结合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
B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C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D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 本诗意蕴丰富,情真意切,杜甫读时也“泪洒行间”。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的 情感。(6 分)
参考答案
12.D 东西南北人:丘曾称“今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13.C
14 【评分细则】
① 概括前四句+怀友/怜友思乡/自己的思乡之情
② 五六句+忧心国事/报国无门
③ 七八句+乱世漂泊羁旅异乡/怀友相思
④ 九十句+回忆少年时期的壮志/洒脱之情, 到如今均已成空的失落之情
⑤ 末尾四句+忝居刺史之位, 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的自责羞愧/心中有愧于到处飘泊 流离的友人,对友人处境的关切
每点 2 分,任意答 3 点即可。
翻译
我在人日写诗寄往你的草堂,遥想老朋友定然在思念着故乡。杨柳着绿,不忍去看,梅花满 树,牵动愁肠。我身在南蕃朝政哪能参预,心中泛起百种忧愁千种思虑。今年的人日还在此 想念朋友,明年的人日又岂知身在何处?我曾一卧东山三十春,又岂料执书仗剑老于宦途风 尘。我老态龙钟还忝居刺史之位,怎能不愧对你这个四处漂泊之人。
赏析
此诗是高适在蜀州刺史任上寄怀杜甫之作。人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日。杜二,即杜甫。杜甫居成都时,高适与之过从甚密,此诗慰故人思乡之情,发世事难料之叹,抒无所作为之憾。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换韵,开头是平声阳韵,中间是仄声御韵,末段是平声真韵。“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便单刀直入点题。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到了唐代,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此节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生发展开。“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便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总是容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已了。
中间四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平,有忧郁,又有如大海行舟、随波飘转、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感情是复杂的。换用仄声韵,正与内容十分协调。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预”是参与朝政之意。尽管如此,诗人的爱国热忱却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自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势而言,也并不平静,此诗写后的两三个月,便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杜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适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无限的哀痛。
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事难前定。这就自然地逗出了末段。“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像这种“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可算是汉魏风骨的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