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区:打好移风易俗“三张牌” 滋养文明新风“遍地红”
政务
2024-11-06 17:03
陕西
近年来,渭滨区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不断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努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抓好机制建设、氛围营造、示范引领方面下大功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中取得阶段性成效,村民的“文明指数”和“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工作高效落实的根本保证。区级层面统筹指导,各镇村结合实际贯通落实,科学制定村规民约,涵盖红白事办理要求、村居环境整治标准、家规家训等重要内容,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渭滨区充分发挥党员带动作用,引导群众增强移风易俗、除旧树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渭滨区倡导党员干部婚嫁喜宴不得超过一天,举办婚事不得提前请吃,宴席规模控制在20桌以内。宴席标准城中村控制在每桌600元以内,后山村自办宴席每桌控制在400元以内。”渭滨区委文明办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道。2024年5月15日,高家镇上川村一对新人将结婚典礼场所选择在“日兆山谷”露营地的草坪广场上进行,受到广大群众高度称赞。渭滨区探索招募“民间红娘”,减少“人情消费”,减轻“人情负担”,经宣传教育引导,文明婚俗在渭滨区初见成效。此外,渭滨区定期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发挥村级自治组织的作用,挖掘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利用群众举办婚庆喜宴之机,向新婚夫妇送祝福、送贺词,引导群众积极响应移风易俗。移风易俗的关键在于抓好宣传引导,转变思想观念。渭滨区坚持从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采取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相结合,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格局,让移风易俗蔚然成风。“全区各村建好管好用好了农家书屋、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文艺文化活动团队开展移风易俗相关活动。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633”工作模式,即深入开展“六进三创评三融入”活动。”渭滨区委文明办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道。据了解,渭滨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等平台,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创作编排展演移风易俗宣传文艺作品,目前全区共有42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宣传宣讲360余场次。文明典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渭滨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区常态化选树各类文明先进典型,助力服务乡村振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为了让大家认识榜样、熟悉榜样、学习榜样,近年来,共评选乡村振兴类‘渭滨好人’23人‘好婆媳、好邻居’240余人,建成宝鸡市首个‘好人主题公园’。我们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截至目前,推荐表彰‘文明家庭’63个‘十星级文明户’382个、市级以上‘最美家庭’21个。同时,我们还常态化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截至目前,全区有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1个、申创省级文明村镇(2021-2023届期)4个,市级文明村11个。”渭滨区委文明办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道。
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在宝鸡渭滨,文化当先,悄然改变着广大农村的人文风貌和乡土风情。下一步,我们将做深做实教育引导、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奋勇争先、实干为民,树良好家风、育淳朴民风、创文明乡风,聚力打造更多农村移风易俗特色品牌,让乡村精神文明之风吹拂渭滨大地,让文明和美的乡村幸福底色更亮更足。稿件来源:区委文明办
编辑:曹姗
责编:郭飞 李晨翀
责编: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