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览多元资讯信息,以人为镜、聚焦成功、 感知未知财富人生!
饱览多元资讯信息,以人为镜、聚焦成功、 感知未知财富人生!
王阳明21岁乡试成功,22岁参加会试时却失败了,他继续深造;但他却在25岁再次参加会试时失利,与之前相差更远,引起众议纷纷,然而王阳明却很淡定:
世皆以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后来在28岁重新参加科举考试时,他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本以为会从此前途一片光明,没想到却在三十五岁时栽了一个大跟头,差点送了命。
当时王阳明得罪了宦官刘瑾,蒙受不白之冤,被廷杖40下狱,身患重疾;后被贬至贵州龙场。
一路上他遭到刘瑾暗派的杀手刺杀,好在路过钱塘江时有贵人相助,他在岸上留双鞋子,往江里扔块大石头假装投水自尽。
一路颠沛流离,王阳明初到龙场,没有食物来源,没有房子,和当地百姓语言不通,他心力交瘁,得了严重肺病,带来的随从也因为瘴气和水土不服相继病倒。
为了生活,他和随从住进了山洞,在洞中的石棺里入眠。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某个深夜,王阳明突然开悟了困扰自己20年的圣贤之道:
原来这个世界就是我心所映像出来的,“心即是理”。
他疾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自此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创立了心学。
王阳明认为“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越是艰难,却要修心。
他放下荣辱,放低自己,开始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带着仆从学习当地的语言;建造房屋,耕种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同时开办了龙冈书院,广收门徒;创立“心学”,教化民众,改变一方水土。
一切都在慢慢变好,他仅仅用了两三年就走出了逆境。
没有人能摆脱挫折,面对挫折的态度与行为,决定一个人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绝境并不是现实,绝境只是心境而已。
就像李白的诗中描述那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身处逆境时,心态决定了你的思路,思路则决定了你的出路。
乔布斯曾说:只有想法是不够的,需要实干。想法和实干结合,知行合一才是王道。
有一句话特别火:为什么懂得许多道理,仍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知道和做到中间间隔着巨大的鸿沟。
45岁,王阳明升任江西巡抚,切换了军事家的身份,用新的姿势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湘赣边境到处都是土匪,王阳明到任后,为安一方百姓,开始平息匪患。
土匪都是当地人,深谙地形,采取的是游击战术,很难把握行踪。心学让王阳明透悟人性,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所以他并没有像之前的巡抚一样蛮干,与土匪硬碰硬,而是软硬兼施,从瓦解土匪们的内心开始,然后再组织军队围剿。他贴出告示,安抚人心,同时开办书院,教化人心。
当时的土匪很多是迫不得已,才走上了当土匪的道路,这一招出来,有些土匪觉得来了好父母官,内心便动摇了,想要弃暗投明。这样一来,土匪集团内部被搅得人心惶惶。
王阳明随后招募乡勇,摸排群众,推出了“十家牌法”,十户为一个单位,登记人口。让群众相互监督,一家藏匿土匪,十户连坐,切断了土匪混淆在良民中的退路,然后发动攻击,用两年的时间肃清了匪患。
王阳明也因此领悟,除了心里透彻,“以行为根本”,付出行动,“知行合一”,才能真正的实现圣贤之道。
无可否认,成功不在难易,在于身体力行去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停留在理论上,不如不断去践行。
陆游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单单明白道理只是一方面,实践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只有二者相结合,智慧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学到的知识不去实践,跟没学到是一样的。知是行的宗旨,行是知的实践;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
知行合一,方能致远。
王阳明《传习录》有言: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
而骄傲和懒惰是失败最亲密的朋友。特别是顺境中,很容易放松过界,导致后来的弱不禁风。
只有在顺境中不失自我,收起傲心和懒惰,潜心精进,才会日日精进久久为功。
王阳明一生七次晋升官职,五次征战有功,但是他从未骄傲自大,因此驰懈。“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是他一次又一次赢得战争的首要原因。
他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立大功后的加官晋爵、增加俸禄等待遇他都不在乎,只顾一心深耕自己,丝毫不懈惰。
古人说,处逆境容易,因为小心,处顺境很难,因为大意。
顺境会暴露恶习,容易让人迷了心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出发时的决心,更不要迷失自己的方向。
犹如台湾作家王大空说的:树的⽅向,由风决定;⼈的⽅向,⾃⼰决定。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站上高度,但是也容易在瞬间失去了态度,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来到了这里。
不要因为走太远了,而忘记了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出发;遇到困境看镜子,遇到顺境看窗外,不要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
顺境不惰,逆境不馁,以心致境,万事可成。
王阳明的伟⼤在于他始终遵从⾃⼰的内⼼,蔑视权威、淡泊名利、崇尚独⽴的人格,更在于他善于反思自己,及时调整自己。
他的良知始终澄澈透明,从未被外界所遮蔽。
欲修身,先养性;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遇事不焦虑,学会静心,放大格局,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亦或者是平淡期都泰然处之,是我们修炼之精华。
END
END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