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回首千年,同沐书声风雨,遥望高处,共咏慷慨情志。读万卷,品万物,“中原士气扬旗鼓,左海文光射斗牛”;“持清净以临民,守无私以奉国”,身在书斋,心系天下。在福建,循史迹,弦歌不辍、芳华灼灼,瞰八闽,读书何处,斯文在兹。
福建省漳州市松洲书院。杨荃 摄
书院,自唐时诞生,在我国的发展,已逾1300年光阴。见于地方志,注明为唐代设置的书院共17所,松洲书院,正名列其中,院内,石雕、石鼓、石柱、石砚台、石椅一一细数当年辉煌。书声琅琅,穿越光影,墨香悠悠,散落闽南大地,润物浸心。福建,也由此成为我国书院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青石路面,石坊矗立,走进泉州古城模范巷内,竹影丛丛。此地处高埠,而其气独温——泉州,是以名温陵。唐时,为纪念“闽文之祖”欧阳詹,此处建有祀詹祠堂不二祠;北宋,不二祠旁,始筑书院。南宋绍兴二十三年七月,大儒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兼领学事,常来泉州,遂被邀请到此地讲学,他于是欣然赴约,建亭、植竹,自题“小山丛竹”匾于其上,讲学其中。此后,历代官员、文人墨客每途经泉州必到小山丛竹拜谒朱子,泉州四大名著《四书蒙引》《四书存疑》《四书浅说》《四书达指》,皆诞于此。想那时,学子们徜徉于书海之中,汲取着先人的精神遗产,内塑着经世致用的文化品格,今再看,此处风范依然,喧嚣市井中如世外桃源,翠竹环绕间,步步生文气,屡屡有书香。漫长的闽文化发展历程中,“小山丛竹”是福建千万间书院的一个缩影,崇学重教的氛围下,“鳌峰”“凤池”“正谊”“致用”,一所所书院在福建生根发芽。它们不仅承载着赓续传统的重要使命,也点燃了八闽大地建设现代文明的思想灯塔,筑起精神高地。 近十余年来,福建省各级政府多次拨付专款对松洲书院进行分期修缮,并增建书院史陈列馆、文化公园等配套设施。松洲书院的历史文化价值重新引发社会关注,社会各界人士来此溯源,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感念先祖先贤,矢志明德至善。如今,开放的松洲书院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亦在闽南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的大格局中一展新姿。
福建省泉州市“小山丛竹”书院举办小山人文讲堂。福建省委文明办供图
2017年以来,泉州市也出台了《泉州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在古城范围全面启动12项修复计划,小山丛竹的修复工作全面展开,并在2021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曾为家乡泉州写就《刺桐城》一书的北京大学教授王铭铭,如今受聘成为“小山丛竹”书院首任山长,在书院里牵头开办系列讲座,邀请名家学者来到泉州,也吸引众多本地文化名家相继走进“小山丛竹”,力争让这里成为“立足泉州,放眼世界”的文化地标与学术摇篮。 迎来“第二个结合”,文明,成为千年书院新生的底色。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猜书名、诵诗歌、学烘焙、绘春日……在福建省宁德市洪口村爱故乡书院开展的“春日阅见 万卷流馨”阅读节主题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作为福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爱故乡书院由一栋老宅改造而来,通过集纳各类资源,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激发出文明实践的生命力,也打开了千年书院发展的新篇章。 在莆田,长汀卧龙书院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包括以“清风润汀·巧手绘廉”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活动,移风易俗宣传、理论政策宣讲活动等等。 在平潭,“平潭·龙海阅读小镇”开园仪式暨乡村阅读系列活动、“书香飘万家 共筑强国梦”世界读书日主题阅读分享会、“平潭·龙海阅读小镇”首届“岚台端午诗会”活动都相继在各个书院举行。
福建省厦门市鸿山书院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鸿山讲堂文化活动。福建省委文明办供图 在厦门,鸿山书院与思明区厦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多次联合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端午、中秋、七夕、重阳”等节庆民俗活动,同时面向市民开设理论宣讲课程、科普宣传课程、市民教育课程、健康养生课程等公益课程,受到社区好评和群众欢迎。 在福州,闽越书院与福建省市区三级文联共建“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实践地”,书画端午包粽子、翰墨迎“六一”礼赞新琅岐——少儿书画作品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活动等相继在罗溪书院开展。作为两岸文教交流的平台,鳌峰书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20年,鳌峰书院举办的两岸国学大讲堂已升级为常态化活动,正着力打造两岸“国学共同家园”…… 融通古今,让文化资源打通壁垒;活化利用,让文化自信更加昂扬,书院,不再只是一种离我们既远又近的文化遗存。每一块匾额、每一座门庭、每一枚砖瓦,都是联结过去与当下的桥梁,一座座修旧如旧、古色古香的福建书院里,人们穿行其中,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才华,也感受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无限生机,看书院文化绽放新时代文明之光。
当年盛景逐步重现,福建百年教育的名片历久弥新。通过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思想的营养,当代福建书院的建设,更加注重传承古代书院精神,唤起现代人对先贤崇敬之心,营造良好的书香文风,与此同时不断开拓,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注入新内涵、焕发新活力,努力建成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阵地。 向学者不坠其阅历实践之志,实践者不失其向学求道之心,读书何处,斯文在兹,八闽大地,生生不息。当千年书院迎来“第二个结合”,观风文韵相融,人们沉浸其中,触摸穿越时空的文脉跃动。时间的长河一路奔腾,新的浪花正蓬勃而出。(采访报道组:杨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