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功
三年级下册第2课 美妙童音
自唱
自弹
欢迎关注营山县跨学段音乐名师工作室、四川师范大学—营山“校地共建”朱秋颐名师工作室“自弹自唱”栏目(60期)。本期示范者:鲁倩(灵鹫小学)、曹凤林(双流镇中),示范内容: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摇船调》《一只鸟仔》。
律动《摇船调》
执教:罗芮(营山职高)
教学内容
围绕“美妙童音”主题,本课编排了两首充满童真、机智风趣的问答歌——《摇船调》和《猜调》,一首充满地域色彩的台湾民歌《一只鸟仔》和一首滑稽幽默的钢琴曲《木偶的步态舞》;并按照教育部对中小学生了解和学习京剧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按照2012版修订后的“课标”要求,为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从二年级下册增加聆听现代京刷《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起,到本课接着聆听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两首演唱作品和三首聆听作品都从各个侧面表现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孩子们的童年生活。
自弹自唱
《摇船调》
《一只鸟仔》
钢琴伴奏
《摇船调》
《一只鸟仔》
歌曲钢琴伴奏谱来自人音版
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师用书)
教材分析
歌曲《摇船调》是一首流行于我国台湾地区的,深受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一开始的四个问句采用了第一、三两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紧接着歌曲又加人了3小节的衬词和1小节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歌曲《猜调》这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歌曲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小乖乖”开始,引出一连串排比式问句。歌曲的旋律采用六声徵调式,音城在十一度以内。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天衣无缝。全曲节奏紧凑,自第3小节起不断将第2小节的旋律变化重复或加花。9小节的旋律流利酣畅。尾部旋律加装饰音后,更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
钢琴曲《木偶的步态舞》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的钢琴曲集,包含六首小曲。《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曲中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这是美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常用节奏,因此这首钢琴小曲成为欧洲音乐作品中吸收黑人舞蹈音乐的先例。乐曲以此描绘一个红眼黑面、毛发耸然、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
歌曲《一只鸟仔》这是流传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一首儿歌。在两段歌词中,分别表现了一只失去鸟巢,找不到家的鸟仔和一只失去伙伴找不到伴儿的水鸡在水沟、田地问鸣叫的情形。歌曲为五声徵调式,2╱4拍,音域在九度内。全曲四乐句,每句四小节。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行大二度移位,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曲式属于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完美统一。
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唱段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唱腔为西皮原板,2╱4拍,唱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表现了铁梅从小吃苦耐劳,里里外外一把手,表达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主题。第二部分开头转为快板,1╱4拍,情绪激昂,通过“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隐喻革命者的后代继承革命传统,在革命斗争中前赴后继。随后唱腔又转回原板结束。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三首作品和学唱两首歌曲,初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少年儿童的童真生活,建立珍爱幸福童年的情感。
2.用对歌的方式和同学合作演唱《摇船调》,能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歌曲学唱中认识反复跳越记号,得其演唱(奏)的方法。
3.能用合适的速度和表情演唱歌曲《一只鸟仔》。并能与同学合作用双响筒或鼓为歌曲伴奏。
4.能听辨出《猜调》歌曲中的速度变化,乐于收集谜语和小伙伴分享猜谜的乐趣。
5.听辨出《木偶的步态舞》前后的速度变化,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能随音乐即兴编创动作,表现音乐中木偶滑稽可爱的步态特点。
6.能跟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音乐模唱,学会两个京剧亮相的动作。
END
示范|鲁倩、曹凤林
编、审|朱秋颐
营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卓越|创新|包容|进步
电话:0817-8221853
地址:营山县绥安大道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