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os isn't a pit. Chaos is a ladder"
最近用零零碎碎的时间看完了蒂姆.哈福德撰写的《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后文简称《混乱》)。这本书我甚至早在疫情之前就放到了微信读书的书架上,当时瞅了两页觉得没意思,就丢在一边了。或许是这几年周围环境的熵值变得越来越高,让我重新对“混乱”一词敏感了起来,鬼使神差地又捡起此书,读上一段,竟瞬间被吸引了。这么看来,不同的书确实适合在不同的环境中去读。
本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分别从创造力、团队合作、办公环境、即兴创作、出奇制胜、监管机制、自动化、适应能力、生活几个角度阐述了作者贯穿全书的核心观点,即混乱并非都是负面的,也有其重要的价值。我们要做的不是完全消除混乱,逃避混乱,而是直面混乱,甚至从中受益。
这九个章节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团队合作、办公环境、自动化三章,下面分别展开说说。
团队合作
和谐让一个团队一事无成,而矛盾让一个团队硕果累累。
作者在这一章的开头,通过亨特.戴维斯的赛艇团队备战悉尼夏季奥运会和匈牙利著名数学家保罗.厄多斯的学术合作网络,点出了“整合型社会资本”和“链合型社会资本”两个概念,前者是紧密而团结的集体,后者是广泛而松散的合作。对于绝大多数团队来说,既需要整合型社会资本,又需要链合型社会资本。
在现实社会中,为了维持团体的和谐,团体成员会倾向于保持一致,不愿提出值得争论的观点,这很可能导致团体做出不合理甚至很糟糕的决定。每个人都觉得团体里的聪明人多的是,于是每个人都懒得进行批判性思考,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然而,正是不同的声音,才让团队和合作更加富有成效。
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团队成员都站在同一个角度思考问题,那么所有人都会被困在同一个地方。相反,如果成员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当一个成员陷入死胡同的时候,其他成员便能伸出援手。纵然同质化的团队讨论一派和谐,却没什么意义,表面的和谐遮蔽了他们的双眼,讨论最后沦为了无用功。
人们往往会受到本能的驱使,偏爱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合作方式,在同一化和多样化之前,我们每次都会选择前者,因为它能带来安全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意识到自己的愚蠢。所以作者指出:多样性比个人能力更重要。一个城市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的生产力,一家公司的多样性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创造力。
对我来说,参加工作以后,团队合作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大公司,不可能有事情是个人独立决策,独立完成的,我们必须把自己放到团队之中去思考和行动。在工作上要能不惧怕提出问题,也不惧怕他人指出自己的问题。正如布雷斯福德说,人们过于看重“团队和谐”了,而他想要的是“目标和谐”。
办公环境
人们热爱自己居住或者上班的地方,往往并非因为设计,而是自己对它的掌控
建筑设计领域应该人人都听过柯布西耶的大名,对柯布来说,用点线面的结合打造几何空间是一种纯粹的快乐。他在波尔多设计的工人之家正是运用了纯正的现代主义风格,创造出一种简洁、有序、质朴,近乎赤裸的美感。
但是工厂里的工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宿舍,恐怕无暇欣赏这栋建筑的现代美。正如阿兰德波顿在《幸福的建筑》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一天的轮班之后,工人们早已疲惫不堪,昏昏欲睡,这时候还要继续提醒他们现代工业的活力,叫他们怎么吃得消。”难怪工人们搬进这个新家以后,对柯布西耶的设计不屑一顾,大费周折地换了窗户和百叶,把自己的家又恢复成老式法国建筑的样子。
接着,作者通过对苹果公司、皮克斯总部大楼、京瓷公司的研究得出结论:无论走极简风还是华丽风,或者是别的什么风格,关键是让在里面工作的人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比如京瓷办公室的审美态度是,上班的地方看起来应该是老板想要的样子,那么员工无法享受这种办公空间,也就不奇怪了。而恰特设计的办公区看似风格前卫,审美独特,但这种乐趣是强加给员工的,所谓的创新换汤不换药,骨子里还是一回事,认为管理层和设计师至高无上,员工必须无条件遵从管理层和设计师的旨意。
作者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吐槽道:办公室是一个高度私人化的空间,员工灵魂的寄居所。这个事实听上去简单,但大多数建筑师,设计师,公司规则的制定者显然不明白。这些人对整齐划一的追求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们看到人性中混乱无序的一面就如同见了鬼一般,也不想想办公室已经整洁得像公墓一样恐怖。
自动化
科技在解放双手的同时,剥夺了我们练习专业技能的机会,一旦正在的危机到来,我们便会因为专业技能的退化而无计可施。
作者在这一章的开头详细讲述了法航447号坠机的全过程,引出了自动化悖论,即科技越先进,人类反而越无能的现象。比如自从手机可以存储电话号码,我们对于数字的记忆能力便严重退化了;自从有了计算器,心算在学生中就变得越来越困难。自动化系统越先进,人工操作就越生疏,一旦面临问题,人们就会越发摸不着头脑。
航空安全方面的专家厄尔.维纳也在“维纳法则”中指出,电子设备解决了小麻烦却制造出了大麻烦,意思是自动化虽然能纠正常见的人为错误,但它会时不时制造出大麻烦。比如GPS很少让用户失望,但是一旦让你失望了,必定是刻骨铭心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年在威尼斯的时候靠谷歌地图导航找宾馆,所有的路线都必须坐船,到对岸十几米距离就要十几欧船票,太不划算,我们就想纯步行,但是即使在导航时选择了步行路线,谷歌还是给我们导进河里去了,最后只能靠自己看地图,顺着有桥的地方,一点点找路。
所以我们在追求自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和质量保证的同时,也应该有所警惕。随着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电脑的怀疑也会越来越低。自动化依赖于数据库,一旦错误的数据被录入数据库,就成了铁律,没有人再会去质疑准确性,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们担心未来某一天机器人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却没有意识到机器人已经在一步一步抢走我们的决定权。
其他
除了团队合作、办公环境和自动化这三个主题外,其他几个话题非常有意思。《混乱》这本书之所以令人触动,是因为作者给了我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原本以为是糟糕和麻烦的事情。所谓“混乱”,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一味追求整洁,一味简化问题,拒绝去面对混乱和适应混乱,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