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中美关系最近又起波澜。美国一纸政令,给全球经济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得克萨斯州宣布断绝与中国的投资关系,同时特朗普高调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更是直接加收25%的关税。
这一系列操作,让人不禁感慨:“美国优先”的大棒又挥起来了!而更有意思的是,墨西哥为了讨好美国,还赶忙宣布要移除“中国制造”,用美国货或者本国产品替代,但结果却是迎头挨了一记关税重锤。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不禁让人想问:美国这波操作究竟是打算收割全世界,还是试图逼迫各国站队?墨西哥这种“讨好式”操作,真的能换来美国的宽容吗?而中国,面对这场新的经济围堵,又该如何应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场关税风波背后的逻辑和意图。
话说回来,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从特朗普时代开始,美国就开始大打“美国优先”的旗号,关税成了他最拿手的武器。回顾2018年,那场轰轰烈烈的中美贸易战就是从加征关税开始的。
当时美国认定中国对美存在巨额贸易顺差,于是动不动就对中国进口商品加税,声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实际上,关税大棒不仅没有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反而让美国国内消费者和企业承担了大部分成本。贸易战打了几年,美国经济没见好转,反而是全球供应链一片狼藉。
如今,随着特朗普对2024年大选的虎视眈眈,他的政策思路也越来越明确:一方面继续“收割”全球,另一方面逼迫各国站队,尤其是远离中国。这次得克萨斯州的政令,就是个典型例子。
这个州要求政府机构断绝与中国的投资关系,等于公开喊话:不跟你玩了!而这背后,其实是特朗普想通过政策压制,进一步削弱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再加上他对中、加、墨三国的商品加税,可以说,他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一边“薅羊毛”,一边逼迫其他国家选边站队。
但问题是,美国的这种操作真的能奏效吗?咱们不妨先看看墨西哥的反应。为了讨好美国,墨西哥这次主动宣布要移除“中国制造”,用美国货或者本国商品代替,似乎想借此“表忠心”。
事情的发展却狠狠打了墨西哥的脸。就在墨西哥宣布政策后不久,美国转头就对墨西哥出口商品征收25%的高额关税。这一巴掌打得墨西哥哑口无言——原来讨好美国并不能换来“宽容”,反而让自己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其实,这种“讨好式”外交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大多结局都不太美妙。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是美国最大的贸易对手。当时美国为了削减对日贸易逆差,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直接导致了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
日本在这之后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至今仍未完全恢复元气。美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从来不会对所谓的“盟友”手下留情。墨西哥这次的遭遇,和当年的日本何其相似?讨好美国的结果,只能是被压榨得更惨。
而中国呢?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中国显然已经有了更多的经验和准备。回顾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战虽然让中国经济遭受了一定冲击,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被打垮,反而通过大力发展内需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逐步化解了外部压力。
今年以来,中国最高层先后参加了APEC会议和G20峰会,并且与多国签署了60多份合作协议。这一系列动作,既展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证明了中国有能力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中国还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渐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比如“一带一路”倡议,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与中国的合作;再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让中国与亚洲多国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中国的抗压能力,也让更多国家意识到,与中国合作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共赢之路”。
面对这次美国的“新动作”,中国依然需要保持警惕。毕竟,美国为了实现“美国优先”的目标,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手段。不仅是加税,还可能在科技、金融等领域对中国进行更多限制。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我们立足自身,稳扎稳打,就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
而对于那些想要通过“远离中国”来讨好美国的国家,中国也不妨借此机会看清一些事实。正如墨西哥的例子所示,美国的关税政策没有“敌友之分”,在利益面前,谁都可能成为被收割的目标。对于这些国家而言,与其一味讨好美国,不如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尽量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结语
美国这次挥起关税大棒,表面上看是在“拯救美国”,实际上却是“薅羊毛”的老套路,既割对手,又割盟友。墨西哥试图通过远离中国来讨好美国,但却反被美国狠狠收割了一波,这足以说明一个道理: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这种挑衅,既要稳住自己的阵脚,也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形成更强大的朋友圈。
未来的中美博弈,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对于中国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坚持自己的发展战略,不被外部压力所干扰。而对于那些还在观望的国家,希望墨西哥的遭遇能给他们提个醒:讨好美国换来的不是尊重,而是更沉重的代价。这场全球经济的“拉锯战”,最终的赢家,或许未必是那个挥舞大棒的美国。
“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中美关系最近又起波澜。美国一纸政令,给全球经济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得克萨斯州宣布断绝与中国的投资关系,同时特朗普高调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更是直接加收25%的关税。
这一系列操作,让人不禁感慨:“美国优先”的大棒又挥起来了!而更有意思的是,墨西哥为了讨好美国,还赶忙宣布要移除“中国制造”,用美国货或者本国产品替代,但结果却是迎头挨了一记关税重锤。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不禁让人想问:美国这波操作究竟是打算收割全世界,还是试图逼迫各国站队?墨西哥这种“讨好式”操作,真的能换来美国的宽容吗?而中国,面对这场新的经济围堵,又该如何应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场关税风波背后的逻辑和意图。
话说回来,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从特朗普时代开始,美国就开始大打“美国优先”的旗号,关税成了他最拿手的武器。回顾2018年,那场轰轰烈烈的中美贸易战就是从加征关税开始的。
当时美国认定中国对美存在巨额贸易顺差,于是动不动就对中国进口商品加税,声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实际上,关税大棒不仅没有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反而让美国国内消费者和企业承担了大部分成本。贸易战打了几年,美国经济没见好转,反而是全球供应链一片狼藉。
如今,随着特朗普对2024年大选的虎视眈眈,他的政策思路也越来越明确:一方面继续“收割”全球,另一方面逼迫各国站队,尤其是远离中国。这次得克萨斯州的政令,就是个典型例子。
这个州要求政府机构断绝与中国的投资关系,等于公开喊话:不跟你玩了!而这背后,其实是特朗普想通过政策压制,进一步削弱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再加上他对中、加、墨三国的商品加税,可以说,他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一边“薅羊毛”,一边逼迫其他国家选边站队。
但问题是,美国的这种操作真的能奏效吗?咱们不妨先看看墨西哥的反应。为了讨好美国,墨西哥这次主动宣布要移除“中国制造”,用美国货或者本国商品代替,似乎想借此“表忠心”。
事情的发展却狠狠打了墨西哥的脸。就在墨西哥宣布政策后不久,美国转头就对墨西哥出口商品征收25%的高额关税。这一巴掌打得墨西哥哑口无言——原来讨好美国并不能换来“宽容”,反而让自己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其实,这种“讨好式”外交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大多结局都不太美妙。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是美国最大的贸易对手。当时美国为了削减对日贸易逆差,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直接导致了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
日本在这之后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至今仍未完全恢复元气。美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从来不会对所谓的“盟友”手下留情。墨西哥这次的遭遇,和当年的日本何其相似?讨好美国的结果,只能是被压榨得更惨。
而中国呢?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中国显然已经有了更多的经验和准备。回顾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战虽然让中国经济遭受了一定冲击,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被打垮,反而通过大力发展内需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逐步化解了外部压力。
今年以来,中国最高层先后参加了APEC会议和G20峰会,并且与多国签署了60多份合作协议。这一系列动作,既展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证明了中国有能力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中国还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渐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比如“一带一路”倡议,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与中国的合作;再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让中国与亚洲多国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中国的抗压能力,也让更多国家意识到,与中国合作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共赢之路”。
面对这次美国的“新动作”,中国依然需要保持警惕。毕竟,美国为了实现“美国优先”的目标,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手段。不仅是加税,还可能在科技、金融等领域对中国进行更多限制。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我们立足自身,稳扎稳打,就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
而对于那些想要通过“远离中国”来讨好美国的国家,中国也不妨借此机会看清一些事实。正如墨西哥的例子所示,美国的关税政策没有“敌友之分”,在利益面前,谁都可能成为被收割的目标。对于这些国家而言,与其一味讨好美国,不如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尽量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结语
美国这次挥起关税大棒,表面上看是在“拯救美国”,实际上却是“薅羊毛”的老套路,既割对手,又割盟友。墨西哥试图通过远离中国来讨好美国,但却反被美国狠狠收割了一波,这足以说明一个道理: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这种挑衅,既要稳住自己的阵脚,也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形成更强大的朋友圈。
未来的中美博弈,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对于中国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坚持自己的发展战略,不被外部压力所干扰。而对于那些还在观望的国家,希望墨西哥的遭遇能给他们提个醒:讨好美国换来的不是尊重,而是更沉重的代价。这场全球经济的“拉锯战”,最终的赢家,或许未必是那个挥舞大棒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