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质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一席好的家风,是一则教导、一种鞭策,激励着后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形成讲文明、守规矩、齐修身的良好风尚。2023年9月至11月,抚州市纪委市监委机关、抚州市委宣传部、抚州市文联联合举办了“好家风·万里行”主题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文学爱好者、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经认真评选,共评出优秀作品50篇。“廉洁抚州”以“一周一篇”的形式连载这些获奖作品,通过营造浓厚氛围,持续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助力唱响“文化抚州 梦想之舟”品牌。
家风无痕却永恒
家风是什么?少时的我,试图去历史的河流中找寻:追慕琅琊王氏那“言宜慢,心宜善”的家风,仅仅六言,却成就王氏之盛;心念海丰吴氏“淳风厚德,直谅恬素”的家风,言语平平却留美名百世;更艳慕曾国藩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字字珠玑,发人深思。而看看自己,却不知家风何在。少时父母从未告诉我,我家的家风是什么,也不曾念叨一句家训,亦未见过一块刻上“勤俭持家”的牌匾。既然家风不以以上任何一种形式存在,莫不是我家竟无家风?
伴随着成长,才发现家风一刻不曾消散。母亲只会说方言,更不会谈“节俭”,只是以她缝缝补补的衣裳让全家人学会了节俭。母亲生活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又身处偏僻的农村,常常是一件衣服缝缝补补不知穿过多少岁月。我小时候,村里的孩子几乎在夏天都穿着塑料凉鞋,凉鞋价廉,但没穿几天,就老化断裂,父亲就会把一块废旧的塑料放到凉鞋断裂的地方,用滚烫的炉子将它黏上,就这样,粘粘补补,夏天就过去了。如今,虽然生活日益充裕,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却非常严格。要求吃饭时要吃得干干净净,碗里不剩一粒米。也极少见父亲母亲买新衣服,还经常说:“即便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要节衣缩食,没有必要讲究这样那样的排场。”父母始终是家里的一面镜子,他们每天还会告诉儿孙节约用水用电。他们说:“节约要从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家中的晚辈也耳濡目染地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坠。是啊!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的态度。父母的教导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再好,也应以“俭”持家,以“俭”养德。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谐、美满、昌盛的法宝。我们三代人的生活与行动,不正是“节俭”家风的体现吗?
父亲寡言,也不爱谈所谓的人生哲理,只是沉默着尽力工作,承担家庭的重担,教会我“吃苦耐劳”的真谛。“坚定信念,笑对困难,永不放弃,顽强斗争。”这几个字,父亲常在耳边说起,已经铭刻在我的灵魂深处。一个人只有坚定的信念,迎难而上,以训诫为标尺,以风行为方向,才能步入光明阔途,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一棵小草,经过狂风的摧残始终坚守“遇挫不放弃”的训诫便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纵使风雨交加,雷电齐鸣也奈它不得;一只幼鹰经过残酷的训练仍坚持“勇敢坚持梦想”的信念,便可以展翅高飞,冲出蓝天之外;一群大雁经过漫长的长途跋涉,始终坚持“团结”的风格便能越过高山,跨过大海,到达旅途的终点。父亲对自己吃的苦,从不曾抱怨一句,只是一日一日保持努力的姿态。父亲对我的教导,我铭记终生。对我而言,虽说我不曾经历过大悲大难,不曾有伤春悲秋的资格,但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脑子里第一浮现的,必是父亲严肃坚毅的眼,似乎提醒着我,吃苦耐劳,永不放弃。我与父亲的相承,不正是“吃苦耐劳”家风的体现吗?
母亲总是无微不至,关切询问生活细微之事,虽不会与我谈起家风,只是用她粗糙的手指教会我“勤劳”的意义。但凡熟悉我们家的亲戚朋友总称赞母亲的勤劳。在我幼时,因为父亲在外农作劳务,家中孩子众多,母亲总是一只手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一只手拨动油烟四起的锅;每每去亲戚家吃饭做客,母亲总愿帮助主人收拾残杯冷炙,不在意自己的双手清洗餐具。到处嬉戏的我一次偶然发现母亲洗碟子,痴痴地问为何不让别人去洗,母亲只说,自己的手做了事之后还会是自己的,没有什么伤害。当时的我愣住了,并在之后的岁月里,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愿意去劳动,愿意将自己培养为一个勤劳的人。我从母亲的行为中学到的,不也是“勤劳”家风的体现吗?
回顾过往,原来家风一直都在。前段时间,看到刘奇葆在一次谈话中说道:“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我这才醒悟到,家风真正的含义。正好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内核。家风或许并不需要气派的牌匾,不需要记以笔墨的书简,甚至不需要反复的吟诵。家风,就是家中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一件件看似微小的事情。这些微小的事,会穿越苍茫的岁月,一直在“家”中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是人格的镜子,亦堪称涵养作风的源头活水。把家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时代的使命,亦是你我的职责。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格局厘清亲情与权力的边界,以拒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定力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党员干部才能远离贪欲之害,让清廉成为对家人和社会最好的馈赠。
家之兴替,在于家风,而不在于富贵贫贱。没有人可以预测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变迁,但无论世事如何,无论繁华困苦,只要家风不改,家的生命力便依旧强劲有力!家风拂过,毫无痕迹。但无需置疑,家风永恒存在,吾辈亦将永不坠家风。(崇仁县政协副主席 吴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