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日,北方的旧俗是吃饺子。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民间曾流传一句谚语:“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冷了,耳朵暴露在外很容易被冻伤,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是家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其次,吃饺子也寓意着美好的期盼,立冬是秋冬季节交替之时,被称为“交子之时”,象征着人们对冬天的美好期盼和祝福。
立冬这日,果不其然,午时刚到,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里晒出刚出锅的热乎乎的水饺。我看了眼馋,就打电话问母亲中午吃什么。原来母亲也早早就去了菜市场,买回一捆翠绿的芹菜和一坨绞好的猪肉馅,回家后,一个人又是和馅又是和面。等我回家,一锅饺子正蒸在屉上。蒸饺子蘸蒜酱吃,也不用其它配菜,一顿午饭又简单又丰盛。吃完饭小憩一会儿,见外面阳光还算柔和,就决定与母亲出去走走。
外面的世界真真切切是冬天的况景了,已经是午时,避阴处的一摊残水还结着一层薄薄的冰,一些叶子落在冰面上,楼的影子倒映在上面,看起来像是一副多姿多彩的水墨画。旧园里的一切已经凋零。我们只去附近的菜市场。北京糖葫芦买两串,小张水豆腐买一块。又看见有卖小根蒜和酸菜血肠的。站在那里拍了照,发到一个文学群里,问南方的朋友是否熟悉,他们说这是藠头,也有人说这是诗经里的薤。他们又说出很多吃法,都是我未曾听到的,原来这并不是什么稀罕物。
我觉得自己每天下午的任务就是陪伴母亲,天气好的时候逛园子,天气不好就躺在一张床上睡午觉。我这些日子心里不耐烦,有时躺不住,就坐起来看微信读书里面的文章,多数是看到一半时就需要续费,续的费大致可以买一本新书了。就果断放弃,接着读下一部。有时,也记录下一些精彩的文字片段,譬如这一日读的:“人一生有许多条路要走,说起来又不过只有两条:一条通向外物,带领我们洞察世界;另一条则通向内心,指引我们观照自我。”书里又说,人活着就是要安顿好自己的心。我喜欢“安顿”这个词。
阿良自调整工作岗位之后,日日忙碌,只有周末才有闲暇陪伴我们,她会开车,可以带我和母亲去略远的地方或者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也赏四时风景。这一日午间,她没空回家吃饺子。傍晚时候在微信里和我聊。彼此说了一些心里话。我说最近身心疲惫,不思饮食,她就说我是闲的。我也承认这一点。说自己没什么爱好,也没有朋友,又孤单又寂寞。阿良就调侃我,说了一些逗我开心的趣话。又拿她的朋友做例子,说出人世的险恶和艰难,人人都活得各有其累,有的累身,有的累心。我把自己的一些秘密告诉她。不知她是否记得住。我并没有交待什么的意思。只是觉得人生无常,每个人都应该放眼想一些以后的事。
我自然是读过很多书的人,明白人活着千万不要糟蹋自己,也不要屈服于这个世界。我朋友也总是劝我凡事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我们只需做好自己能做的就好。人在中年,要享受得偿所愿,也接受事与愿违。人人不能免俗,从前不喜欢的心灵鸡汤,我如今每天都要喝几大碗。和阿良说了这些。阿良说我们都是的,道理都懂,可还是不肯放过自己。她问我究竟愁的是什么,我亦说不出具体的原因。她就说,这是我家里人的共性问题,可能和体质有关。
人间诸事,亦繁亦简,与阿良聊完,我忽然兴起,立即起身烧了热水,沏了一杯滚烫的咖啡。咖啡放在桌案上,我开始清理自己的居室。丢掉一些看起来可用不可用的东西,又开始翻衣柜,把几件常年不穿的衣服也装进了垃圾袋。阿良那天估计也心情不好,丢了两件品质尚好的外衣。我说丢了倒可惜了。她说那日就想断舍离,丢衣服和买衣服一样,前者让人顺心,后者让人开心。她又说,你不是不开心吗?改日咱们去买件新衣服吧。
我记得当时的自己只是会心一笑。这两年,已经很少为自己添置衣物,大概是觉得自己老了,有几件能穿得出去的衣服即可,买多了收拾起来繁琐,且过了一两年就不喜欢了,留着无用,弃了可惜,倒不如清简一些。收拾完,那杯咖啡的温度刚刚好,喝完之后,心里的褶皱被温热的水儿熨平,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又读了一会儿书。
李白说:“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夜幕降临时,我去阳台上看万家灯火。母亲家的后窗亮着灯,看不太清厨房里忙碌的是母亲还是阿良。一弯月牙儿垂挂在半空,雀儿都息声了。渐次的,邻居家的灯也一盏一盏地熄灭了。这个世界彻底安静下来。只有风,轻轻地吹过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杨树的树梢。我没有听到风吹起来的声音。我只看见那些树枝摇摆了一会儿,然后又恢复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