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港口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东区智能运维中心,一个名为油品化验室的房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个看似与维修工作“不搭边”的配置,却十分“精致”,化验台上摆放着精密检测仪器和颜色不一的样品,墙上悬挂着详细的操作规程。
据技术创新中心东区维修中心主管工程师张鹏介绍,该油品化验室可对生产设备的液压油等进行检测,包括水分、黏度、颗粒污染、酸碱度等指标。“过去,无法判定设备用油好坏,只能定期统一更换,现在有了检测数据,符合标准要求的就可以延长使用周期,有效降低设备维护保养成本。”张鹏说道。
油品化验室的搭建,给设备维保工作带来了新气象,而变化,不止于此。
过去,现场设备出现故障,需要使用纸质工单,层层通知,流转缓慢,极大影响维修效率。现在,依托智慧设备管理平台,生产人员通过手机APP可随时提报设备隐患,所有工单纳入维保池统一管理,并结合生产计划完成工单委派、结算管理和维修评价等流程作业,维保与生产紧密协同,整体维保作业效率提升25%以上。
“智慧设备管理平台融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空编码等新技术,面向设备的购置、调拨、报废,以及管、用、养、修全生命周期管理,包含设备管理、成本管理、外协管理、状态监测等八项功能,解决以往维保标准不统一、各区域协同不高效、纸质工单流转慢等业务难题。”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保障部副经理曲鹏介绍说。
智慧赋能,让现场维修更安全。以一条作业流程上存在多个维修点为例,过去主要依靠电话沟通,很容易“各自为战”,出现一个维修点完工送电,其他维修点还在作业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现在,所有信息“一张表”,线上统一入口、统一出口,多点协同,实现维修安全闭环管理。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这里的维保工作模式也有了新变化。东区智能运维中心打破过去技术员“大包大揽”、维修员“坐等指令”的传统模式,将所负责的石臼港区东区设备包机到人,由机修工、电修工组成的8个包机组,自主制定并实施日常检修保养计划。
“现在,我们都是设备管家,从设备维保到物资管控,人人肩上有责任,每个包机组都要精打细算,大家比着干,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了。”张鹏笑着说道,“与此同时,技术员也从繁杂的调度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设备改造升级的工作中去。”
今年6月,日照港启动维修体制改革,建立全新设备管理体制,推动设备维修从“事后维修”、“经验维修”向设备状态监测、预控维修转变。在此背景下,技术创新中心东区智能运维中心应运而生,目前,技术创新中心共有东区、西区、南区、岚南、岚中五大维修中心,实现电修项目100%自主维修。
“从事维保工作将近20年,从来没想过我们的工作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依托智慧管控,派工单、出入库材料、废旧物资统计等等,都是‘一键到位’,点一下鼠标,就能看到单机核算数据,可以说是由内而外焕然一新。”谈起改革带来的变化,从一线维修人员转变为智慧管控中心调度人员的王楷添,十分感慨。在他面前,硕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着现场维修作业点的实时监控画面,一字排开的电脑屏幕上,各类维保任务的详细信息,一目了然。
报道编辑 | 姚晓双 汪清
素材来源丨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