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已公开个人信息刑法的教义学分析》
江海洋
山东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编者按
原文载于《新闻界》2024年第10期。
内容摘要 :由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将“已公开个人信息”设定为一项个人信息合法处理事由,一般情况下,人肉搜索已公开个人信息并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但当人肉搜索已公开的个人信息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已公开个人信息”合法处理事由的例外规定时,也即个人“明确拒绝”“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则“人肉搜索”行为可以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应被界定为对被搜索者的人身、财产权益造成紧迫危险或损害,且行为人对此应具有间接故意。然而,鉴于“人肉搜索”行为所蕴含的基本权利以及存在的不同类型,对“人肉搜索”行为应做类型化区分,将之类型化为去匿名化型、目标锁定型和去合法化型三种。即使“人肉搜索”行为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已公开个人信息”合法处理事由的两种例外情形,《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诸如“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合法处理事由,仍可作为人肉搜索已公开个人信息的违法阻却事由。需注意的是,一般公民也能够进行“新闻报道”,此类违法阻却事由的适用须满足“公共利益”目的以及手段“合理”之限定条件。
关键词 :人肉搜索;已公开个人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个人信息保护法;违法阻却事由
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审核 | 董雪梅
编辑 | 赵仪民
责任编辑 | 曲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