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秦安往事(14):春场行宫

文摘   历史   2024-11-25 14:49   甘肃  

点击上方第二组蓝字,关注成纪广林


成纪广林,讲述古成纪秦安的历史文化

尘封的秦安往事(14):春场行宫

文/李雁彬


凤山脚下的凤山村有农坛,明代时,县内有社稷坛(在南郭,今丰乐村,俗称坛树下)、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北郭)、历坛(在县北郭内)共三坛。其时,行鞭春礼之时在东郊进行,但并无农坛的记载。

清代除上述三坛之外,始有先农坛的记载:
先农坛:在城东里许,西向,上为正殿三楹,南北斋房各一楹,前有门。
先农坛又称春坛。清代乾隆时,凤山下建有行宫。随着县城人口的增多,清末增筑延伸南郭城,城墙自南廓城延至东山岗与太平堡接,遂成东关东城,从而使农坛处于城内。郭城旧南有金汤门(又名凤阳门),东有祥和门和凤山,北有长治门,西与南上关街市衔接,中即为集商贸文娱为一体的的春场和农坛街市。
清道光《秦安县志》曰:
上南郭曰同春坊……郭外为春场下。
春场为县城古广场,南端建戏楼,东建行宫,前有城门。农坛街口亦有城门,东北角上凤山路口建有木结构大总门,匾书“大观在上”四字。铺面参差,以饮食、粮斗行、柴碳为主,为城南最大农贸市场。来自清水麻制品、木炭、油料、粮米,西和礼县木材、山货等大宗土特产都在这里交易,异常红火。
春场戏楼为四柱抬梁结构,雕梁画栋,楼檐梁悬大匾“神听和平”四字,内悬特大“凤翥”二字。两侧门各书“春台”“神化”。其间有序文木匾多块,皆为名人手迹,积淀着厚重的文化气息。明清以来凤山逢会,必在此演戏,春场便成为文娱中心。
行宫殿宇院内古柏森森,花木荫翳,幽静典雅。其后改为商务会,门前城门上署“秦安县商务会”六字。
春场城门之外即为先农坛,寻常巷陌,屋宇参差,殷实人家,画栋飞檐。巷道幽深,庭院静谧。有清代武进士胡自润故居旗杆巷,清代“关陇三诗杰”之一的胡釴,名士刘植、高秉衡等县内名流皆出于此间耕读门第。解放前,为先农坛小学,1951年迁入行宫。上世纪40年代末,农坛庙风雨萧瑟,遗有一株大古榆,寒鸦栖迟,落日荒草,与曾经的繁华相比,无限凄凉。
农坛旗杆巷有胡氏祠堂,前竖旗杆一对,祠堂彩绘天官画像,北侧大巷口建文昌门楼。
东关南北直街,因靠近存有原始砂石出露地貌的砂坡,故称坡底下,民国称东山街(因1949年解放军由此入城,称解放路)。民国二十五年,华双公路贯通,日渐繁华,商栈、货栈、饭馆、各类小贩云集于此。

时有规模宏伟的李氏大牌坊,为四柱三间,高大挺拔,飞檐翘角,脊吻灰筒,恢弘壮丽,创建于光绪时期,上有邑人孙海所书“光昭图史”楷书大字,县内举人、进士多题名其上。据孙海考其世系,以为此李氏当系汉飞将军李广之苗裔,故立牌坊以表纪念。

成纪广林
甘肃秦安档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