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微距青年论坛·天津”的玻璃鱼缸话题正式出炉啦!带着你的问题和观点,让我们加入这场思维碰撞的盛宴吧!
玻璃鱼缸
“玻璃鱼缸”是一个独特的交流平台,我们希望能为嘉宾和学生代表们提供一个平等对话的空间。
在这里,不同背景和专业领域的参与者可以围圈而坐,围绕主持人提出的当下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这个项目的核心在于鼓励每个人自由表达观点,倾听彼此,推动多元化和平等的交流。
在这里,我们倡导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通过探讨热点问题的多个维度,帮助参与者学会立体全面地看待问题。通过这种平等的讨论形式,嘉宾和学生代表们可以相互启发,打破固有的思维框架,不断解构重组自己的思想,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提升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们希望代表们能通过在“玻璃鱼缸”中的话题讨论,学会驻足思考,理解和尊重不同的声音,进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难题。
话题引导
1.我们该不该
劝诫绝望者活下去?
死亡是生命的终极命题。当一个人因为身体疾病或精神上的绝望,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我们作为旁观者,尤其是作为亲友,常常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接受他们的离去,还是劝诫他们活下去?在生命这件事上,我们是否应该尊重个体的自主权,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感受来做出决定? 我们是否有责任和义务去挽救每一条生命?
关键词:哲学、生死观、存在主义、生理
2.在人生路上
我们要追梦还是求稳?
——实用主义家长与不靠谱梦想
的博弈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选择专业。无论是在国内参与高考还是向国外申请学校,我们都需要进行专业选择。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专业选择也变成一门学问。在家长与自我的博弈中,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还是更为“实用”的专业?是不顾一切追求梦想还是放下执念面对现实?理想与现实总是无法两全,当你只是一个普通人,站在岔路口时,又该如何选择?所谓“兴趣与追梦”是否真的能支撑你度过漫长的时间而不被磨灭?而所谓“实用和钱途”又是否真的能保证你的未来一片光明,达到你所期待的目的?
关键词:校园、“成功”的定义、教育观、选择、人生、金钱观
3.医学对所有疾病
都有绝对的发言权吗?
——疾病的标准是被科学所定义
还是被社会所定义?
当我们讨论疾病,特别是那些没有明确器质性基础的疾病时,医学和社会因素都非常重要。医学通过生理学和临床研究来提供科学依据,但社会对这些疾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深刻影响了它们的定义和治疗方式。简单来说,医学给了我们客观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但这些标准和手段在社会中是如何被接受和应用的呢?文化、伦理和政策等方面又如何影响我们对抑郁症和ADHD包容和规范呢?这些非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仅依赖于医学科学,还需要社会环境的认同和支持。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医学和社会在定义和治疗这些疾病中的角色?
关键词:定义/标准、包容性、社会、医学、生理学
4.一切科学的都是可信的嘛?
一切科学的都是可信的吗?科学是我们理解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但接受科学结论时却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并持严谨态度,运用批判性思维。我们坚信科学的研究,相信世界的规律存在---而当第二天太阳无法从地平面升起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我们是否只是靶子上的冥冥众生,奉为圭臬的是否只是“火枪手”的一时兴起? 我们是否只是农场中的一只火鸡,亘古不变的真理是否只是“饲养者”的按律办事?P值篡改和由于各种原因(如实验设计缺陷、数据造假等)而无法复现的实验,又是否是科学界面临的严峻问题?Nothing to lose argument又是否是科学的救星?
关键词:科学、哲学、逻辑、怀疑论
5.历史的进程
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
人类能否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历史既是一面镜子,也是教科书;两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合作的加强似乎是人类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学习,但这能否使得某些重复错误被避免?历史是否带有主观性?科技和医疗的发展,平均寿命延长,是否是好事?社会的先进和发达通常以经济和科技水平衡量,但幸福程度如何被评判?历史进程是复杂而多维的,哲学讨论是否能帮助理解“好”和“幸福”的本质?“进步”与否应该被如何评判?
关键词:历史进程、哲学、客观/主观、“好”、“进步”、“幸福”
6.依靠身体年龄
界定法律责任是最优解吗?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成为法律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每当发生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暴力犯罪,就会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大家不可避免的会将目光转移到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上来。例如,邯郸青少年杀人案和英国儿童被虐案等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让人们重新审视未成年保护法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有观点认为我国刑法机械地将刑事责任年龄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划分不利于实现实质公平,而望向英美法系国家的“恶意补足年龄制度”。依靠身体年龄来界定法律责任是否足够全面和合理?是否需要引入更多维度的评估标准,又应该引入怎样的评估标准,来避免邯郸案的再次发生?更进一步来讲,法律能否从程序上实现实质正义?对该法律深度的讨论,是否能为真正的正义铺平道路?
关键词:法律、未成年保护法、生理、道德、成长
7.世界有没有天才?
在讨论天才的形成时,先天因素(nature)和后天因素(nurture)的作用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辩题。基因(先天因素)提供了智力和创造力等潜在能力的基础,而环境(后天因素)则通过教育、社交和个人经历等影响了这些能力的实际发展。那么,如果某些违法行为是由先天基因或特定环境导致的,我们是否应该对这些行为进行轻判呢?虽然基因和环境对人类行为都有深远影响,但法律体系如何在公平与正义之间找到平衡,确保个体责任与社会安全之间的协调?那么,法律应该如何处理才能既公平又公正呢?
关键词:nature/nurture、天才、法律、伦理
8.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当今教育理念应该
具备怎样的特点?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伴随着相应的教育大革命。21世纪以来,科技和社会都在飞速发展,也让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在当今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度过那么多年统一式学习后,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在被动接受的知识量和主动学习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我们在各个不同阶段接受教育,在这其中每个阶段的教育方向和目的并不相同,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甚至大学毕业,在教育这条路上有太多路口。与此同时,引人深思的是各个阶段的教育该如何衔接过渡?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又要如何适应?在网络媒体的不断扩张之中,我们的边界不断扩大,共享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无论是网络上的公开课还是线下开放的大学图书馆,高等教育不再是对一部人开放,而是面向社会的教育。此时,教育是不是应该有围墙?又该如何设立/破除围墙?
关键词:校园、教育理念、学习力、平衡、可能性
长按扫码关注微距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