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芯星】江苏海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应浩军

文摘   科技   2024-08-30 21:22   上海  
被访嘉宾简介  
本期被访嘉宾求是缘半导体联盟会员单位:江苏海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应浩军。应浩军于2007-2012年担任江苏祯和祥铝业总经理,后于2014年创业,在常州创立江苏海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海鋆)。创业初期,海鋆团队先以金属机加工为主营业务,后来逐渐踏入“热管理”领域,主要致力于为汽车、超算、数据中心、电力、通讯等行业提供散热、储热、隔热管理的技术解决方案。
创业十年来,应浩军带领海鋆团队一路上披荆斩棘,公司规模和业务版图取得亮眼成绩。应浩军有丰富的公司治理经验和心得,欢迎您与我们一起听他分享对热管理应用领域的见解和海鋆团队的创业发展历程。

求是缘:作为散热系统集成方案领域的创业人,您能否为我们先科普一下产业界常用的散热方式有哪些?分别是基于什么工作原理?
应浩军:散热有三种主要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农村生活中的铁质烧火棍,一头烧着是热的,另一头是不太热的。因为有热阻存在,温度也会慢慢传导过来,也会有热量的提升。
对流,就像风吹到我们脸上就是对流的现象。对流可分为自然对流冷却(烧热的东西自然冷却)、强迫对流(强迫空气对流冷却、强迫液体冷却);液体冷却还可进一步分为:蒸发冷却、热电制冷等。比如饮水机分别有热、冷两个出水口,如果拆开看,可看出其内部是半导体制冷,把热量转移到一端使其出热水,另外一端则是出凉水。
辐射,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太阳光、火炉烤火等也是辐射的方式之一。
在产业界,我们接触的散热对象主要是电子发热器件、以电子设备为主,以传导、对流这两个应用理论为主。
近年,业界也尝试在局部区域采用涂覆或者新型材料的方式(如石墨烯)增加散热器件表面辐射的能力,达到控温的目标。如Samsung笔记本的后端也会有少量石墨烯的涂敷来进行散热。对于电子设备散热应用场景,石墨烯所起到的散热作用是辅助性的,仅能够实现1~2°C的降温。
散热的整体思路流程:选用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散热方式,将热量转移、均温掉以后,再进行冷却。均温其实就是将原来一个点的温度转变为一个面的温度,降低热力密度。冷却的手段又可分为自然冷却、风、液或者蒸发等相变温度。
产业里面常用的散热思路:先把热量转移出去,而不是就地散热。比如,汽车的电池需要将热量导入到前面的散热器;笔记本电脑的发热芯片部位和电脑的出风口也不在一起,需要使用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出去,然后再处理掉。
求是缘:散热需求应用广泛:如超算、数据中心、汽车、家电等,您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不同的散热应用场景下散热方案的选择、各应用场景下的具体需求指标之间的差异?
应浩军:这个问题可以从环境指标、散热重点、研发周期和认证三个方向来进行对比。
首先,环境指标不同。超算、数据中心处于恒温恒湿工况下,环境指标相对单一,材料选择更多倾向于散热性能本身需求。超算更多的散热是聚焦于CPU/GPU,散热方式多为风冷、水冷等,来解决高密度的散热需求。
汽车是为人所用,更强调安全性。重资金、重技术投入,不同的散热解决方案并存。汽车处于全工况环境下,我们不但要注意巨大的环温差异,还需要将盐雾、湿热、振动、冲击等环境指标皆需考虑在内,所以结构设计及材料选择要与环境指标相匹配。
新能源汽车的散热需求解决电池散热、汽车域控、充电桩,以及充电电缆的散热需求、逆变器散热。
家电领域更倾向于人机友好的需求,要更注重轻、薄、静音、低功耗等技术指标。比如苹果的电子产品工作时不超过40°C.
其次,散热重点不同。超算、数据中心随着芯片升级,CPU/GPU的功率飞速提升,目前处于风冷、液冷共存状态。液冷又分支出水冷、浸没、喷淋、泵驱两相等方式,但设计规范基本都框定在标准19英寸上架产品内,如何利用有限空间实现高热流密度的芯片散热是重点。
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崛起后,解热需求已经由电池延伸到了域控、充电桩,甚至于充电线缆。针对不同的部件散热,都会衍生出不同的方案,解热的方案不只是单一存在于芯片领域。
家电行业一般功率低,更多的是要根据工业设计,跟随客户迭代来进行研发,但因为轻量化设计需求,要求散热器件更加极致、小巧。
最后,研发和认证要求不同。超算、数据中心的散热一般以芯片迭代为周期,进行升级换代,研发工作者会提前一代做技术验证和预研,认证范围框定在散热性能和室内环境下的可靠性验证;汽车行业固化技术如果有替代,相对谨慎;新研散热技术认证相对较周期长;近些年,新型技术在新能源方向的各项散热技术百花齐放,投入很大。
家电行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成本控制极其严苛;新研技术体现在机构及工艺创新上,方案更偏重于可用性和大批量的生产性。
求是缘:您能否再结合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场景,给我们详细地讲一下具体的散热需求有哪些?它们具有怎样的特色?
应浩军:半导体领域的散热需求非常综合,我们应该以热管理的概念去区分,分别有散热、控温、均温三个需求方向。
针对芯片封测、老化环节,我们既需要把芯片运行所带来的功耗散热出去,还需要在散热的过程中进行控温,同时也要将芯片精确控制在老化温度范围内,保证其正常的老化温度范围。如果温度过低,还需要对其加温。
针对芯片测试,用到了低温、常温、高温三种温度范围的三温区的精确控温,低温区域还要用到制冷技术。芯片测试是一板多颗的测试方式,比如50块板一起测试,就会导致散热、温度差异。所以统一平台下,我们必须要确保整板均温性,这也是为半导体应用场景设计散热方案考虑的重点。
在半导体领域的热管理应用场景中,我们主要聚焦于分选机、测试机、老化设备等。高精密制造、精准控温是有别于其他的行业的特色属性之一。
半导体行业对散热器件的尺寸、公差、形变要求极高,需要对应的高精尖装备和工艺去保证。制造过程中恒温环境对半导体加工尤为重要,需要在解热的同时保证精确控制环境和工作台面温度。
长期服务半导体领域客户,对于锻炼我们研发团队能力迭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倒逼我们的解决方案确保符合客户的结构精度、温度精度的两方面严苛要求。
我们的内部团队有不同的关注点。我们研发端关注不同领域针对温度的需求,保持对传统行业的持续迭代,关注新兴市场。而我们的制造端则围绕量产落地进行生产效率、运营管理。
求是缘:在新能源汽车上,水冷板的需求量呈现磅礴发展之势。请您为我们讲解一下水冷板的构成、工作机理和特色优势?
应浩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材料加工工艺分为:冲压式液冷板、铝挤式液冷板,偶尔也有两种相结合的方式,它们都是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应用。
冲压式的水冷板是由2块金属板扣在一起,形成一个4毫米的厚度水冷板。乘用车上常用的是冲压式的水冷板,轻薄、质量轻、体积小、热阻比较小、换热效率高。

铝挤式冲压板的面积、体积较大、强度大,能够放置更多的电池。而大型的工程车类则使用铝挤式液冷板多一些,能装配更多电池。

 
从散热原理上来看,又可分为水冷和直冷两种。二者的差异主要是由散热介质不同来区分,直冷选择以冷媒为介质,散热效率更高,但管道压力高。管道的耐压设计与水冷有区别,适合于高能量密度电池使用。
总体来说,新能源汽车散热机理就是:通过泵驱、工质流动通过电池包底面或侧面的液冷板,将热量带走,然后再通过车载换热器将热量释放。
求是缘:在 “热管理”这一技术应用领域,还有哪些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未来海鋆团队是否会围绕破解某些行业技术难题而进行相应的研发投入?
应浩军在“热管理”领域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很多,散热材料最终回归到是基础材料的研究问题,需要产业人合力去攻克。目前行业内高导热复合材料、相变介质、散热器Qmax(最大解热功率)提升、复合材料焊接工艺,如何加工形成一个可用的腔体?
机房PUE值(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进一步降低等方向也存在相应的技术难题。数据机房要求降低PUE值不得超过1.4(比热数),这一要求也推动着散热方案厂家一直往前走,不敢懈怠。
随着芯片功耗的提高、热流密度的提高,一直驱动着 “热管理”领域团队持续开发。例如芯片封装铜壳的热阻问题,芯片工作时将热量从填充物转递到铜壳,可上升到50°C。芯片研发及行业内散热厂商已经开始尝试使用金刚石复合材料替换方案、原子堆垛均温板替换方案、以及芯片直接封装微通道液冷方案等,但各个方向在可加工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上,还有一些问题等待克服。
海鋆结合自身团队的特点,围绕散热器方向,在液冷装备的复合材料焊接工艺、仿生流道、泵驱两相及液冷板冷热冲击稳定性方面进行持续投入研发。
在产品系列方向,海鋆团队在半导体、IDC、电力以及医疗等方向,持续投入开发面向液冷的高品质快插接头、风/液单元、CDU装备。重点推动材料、技术、工艺的逐步国产化,实现自主可控。
在我们擅长的方向上,除了硬件之外,散热的管道、整个系统我们都能帮客户去设计解决。更多时候,我们会基于客户的需求,采用不同的热管理解决方案,基于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设计并提供整体交付方案。
求是缘:自您2014年9月创立海鋆,迄今海鋆已满10年。回顾海鋆公司这10年来的点滴成长,您认为未来海鋆团队应该在哪些方面继续迭代,才能逐渐达到符合您未来愿景的目标?
应浩军:海鋆已经成立10年了,从传统的机加工结构业务逐步成为综合的热管理集成方案的厂商。海鋆历经十年仍不忘初心,一直在技术研发方向持续探索、学习,希望推出更好的方案和产品给到客户。
我们自2017年步入热管理领域,持续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研发,制造,测试。目前已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实现营收和盈利双增长,如今我们的热管理团队已能独挡一面。  
从公司发展战略上来看:我们依然会一直保留“起家”的结构件业务部门,继续做机加工结构件。但我们会再次完成技术能力迭代、应用领域场景的转型,专注于为半导体高精密设备提供高标准的机加工零部件。同时,我们的热管理团队已经实现正向的营收并进入盈利阶段,养活了自己甚至还能反哺结构机加工业务。
在公司的技术方向上,海鋆自身未来会坚持从技术研发、专利→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标的推进路线。在生态圏范围内,我们积极结合联盟、协会的共同力量,将技术的迭代标准化、规范化,助推整个行业国产化水平和技术能力。
在制造方向上,海鋆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包括产线、仓储、品质控制、运输等方向,提升产品品质及效率,缩短反应周期,降本增效。
在公司的服务方向,我们将逐步在华北华南及西部建立服务团队,并计划在东南亚设立工厂,将我们的产品推进至海外。
在人才方向,我们对外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专家课题的成果转换率,提升海鋆自身竞争实力;对内我们继续提高博士/硕士/本科的人才比例,设立“热管理”研究院,搭建热设计专项研究团队来对接头部企业,推动预研技术再进一步深入。
从公司的经营理念上来看:我们的管理团队也从原来的“打江山”转换到如何“守江山”的模式。10年后,我们更注重公司的经营管理、运营效率和团队的能效激励。
百年企业只是一个结果,让外人去评价。我创业只会去想5年之内的事情。等5年后这些战略目标已实现,我再会去想下一个5年的目标和战略。我们是民营企业,我们背后没有大树,我们必须要精准地试错,一点一点去尝试调整,总体控制好我们的投入产出比。5年中每一年的侧重点也有些许差异:前面2年侧重投入“精准地试错”,后面3年应该转向稳健产出。
求是缘:您如何看待当下的产业大环境对海鋆技术自身、海鋆技术的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客户)的竞争格局影响?
应浩军:国家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念,我们感触非常深。我们深切感受到传统制造业迎面而来的冲击,这次的产业结构转化周期,对海鋆而言也是难得的契机,使得我们历年来持续进行的人才、生产、供应链升级在当前显现出优势。在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冲击下,优质客户需要优质供应链;新的生态圈正在建立,海鋆及时抓住并跟进客户需求,并将研发和工艺提升至更前期,配套客户的预研项目,获取更多的市场资源。我们当下先着眼于做好国内市场,未来逐步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布局东南亚的产业链战略。
“卷”的根源是产品本身的可复制性强,当这个产品大家都能做,那最后就只能拼能效、拼成本。无论外面如何卷,我们海鋆团队只坚持一个方向:先学会看清自己,我们有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不盲目去卷市场,我们聚焦于新兴领域的增量市场,如半导体等。半导体领域之前基本上是外资供应商垄断,我们希望成为稳健的本地产业供应商之一,并为建设多元化的健康供应链而努力。
因此面向我们的目标客户群,我们必须要想明白:是先赚一波快钱,还是先培养口碑并历练团队?

当我们希望和某个客户达成合作时,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力、服务品质不是特别好,为何客户一定会选我?

 
求是缘:我们和海鋆团队接触过几次,海鋆团队给我留下务实、高效的印象。我们想借此来请您作为公司的创始人的视角来给我们分享一下您在公司经营管理、公司文化建设、团队搭建、员工激励等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或者经验?
应浩军:“海鋆”二字体现了我们公司的文化本质。“海”是海纳百川,“鋆”是体现大家共同致富、分享之意,但共同致富分享并不是简单的平均分配“吃大锅饭”。
历经10年的创业发展,我们只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精但还没有做大。如何做大呢? 
首先,我们先定位好自身,我们想做什么事情?然后,我们再去找什么样的人才加入我们团队。基于我们的创业理念,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不但有共同的认知,还要在能力和职责上融合互补。
其次,作为公司创始人,我会把我的重心放在经营管理规则的制订。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形成一套可行的方法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用我们的经验来疏通大家的想法,求同存异,尊重他人的理想和做事方式。
最后,我虽然是创始人,但我深知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我不擅长的方面应该让更有优势的伙伴来承担,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尽量弱化我个人的角色。当然放权也是按部就班策略性地落地。当部门中没有“合适”的人,瞎放权也是有问题的,反而会让公司出现混乱。
在探索新技术方向,我们充分尊重研发团队的节奏。研发团队广泛收集行业需求,然后再推动内部的审慎评估:我们是否要做?于公司内部来看,研发部门虽是花钱部门;但我们鼓励研发部门去“折腾”创新,通过现在花钱来为公司赚未来的钱。制造部门则是赚钱部门,完成标准化制造,赚当下的钱。
在我们公司有个习惯:我们管理层的小办公室从来不关门,我们希望大家能随时进门来讨论。同时我们鼓励大家少做无用功,多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求是缘:作为求是缘半导体联盟的创业会员单位,您如何看待会员单位与联盟之间的关系?您认为求是缘半导体联盟应该在哪些方面继续优化,便于更好地服务产业会员?
应浩军:作为求是缘半导体联盟会员单位,我认为联盟就像是专业的“红娘”,为产业生态会员之间穿针引线。联盟作为一个非盈利产业组织,为产业链上的生态伙伴搭建了平等交流的平台。
我认为求是缘半导体联盟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为产业链上的会员提供很多务实的互动机会。
但当会员生态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我建议联盟能针对会员进行梳理和分类,根据细分类型和产业链方向来筹办有针对性的活动。作为创业会员单位,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希望能尽量多参加和主营业务相关联的活动。
采访者后记
所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自2014年9月创业,如今海鋆团队创业满十年。对于民营创业团队而言,风风雨雨走过十年实属不易。而接下来的十年或百年,公司如何再继续做大做强呢?
起于创新,成于管理。在硬科技领域创业,创新在于人,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精准定位,不能一概而论。一个好的团队,既要有“思想领导者”(如研发团队),也要有“行动配合者”(如制造团队),注重创新型人才和执行型人才之间的平衡,二者缺一不可,产生1+1>2的效果。
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但更好的利益分配机制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通过与海鋆团队交流,一方面,我们了解海鋆团队所秉持的“海纳百川,共同致富”之初心;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创始团队将“海纳百川、共同致富”的理念已内化落实到公司的日常运营方方面面,无形中已然为海鋆种下了成为一家基业长青公司的基因。 

(图为采访志愿者团队与被访嘉宾合影)

采访人:刘红
摄影/编辑:马丹凤
审阅:常亮、徐若松
感谢海鋆CTO李健对本次采访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求是缘半导体联盟常州联络处罗曼曼参与本次采访。

欢迎加入联盟


如果您还未有正式申请加入我们求是缘半导体联盟,也欢迎在线申请个人会员120元/人/单位会员 3000元/单位/


会员在线申请:

扫描以下太阳码进入小程序界面“会员申请↓↓↓



联盟简介
 
缘于求是 · 芯想全球

求是缘半导体联盟是一个跨学科的全球化非营利性组织,以促进半导体产业合作和知识共享为愿景。联盟成立于2015年11月,主要由浙江大学校友发起,同时有其他高校校友参与,总部位于上海。联盟致力于为半导体和相关行业单位提供技术、资金、人才、运营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咨询服务平台,从而助力全球、特别是中国的半导体及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联盟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专题活动,有一周芯闻、名家专栏、招聘专栏、活动报道、人物访谈等多种资讯栏目,同时提供咨询、资源对接、市场拓展等服务。





求是缘半导体联盟
求是缘半导体联盟,是由浙江大学半导体产业校友在2015年3月31日启动,主要是为全球多个高校校友和单位提供一个在半导体产业上的技术、资金、人才、管理、职业发展生活等方面的公益性全球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