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教育领域,AI 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与此同时,围绕它也产生了不少误解。作为教育者,老师们有必要清晰地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真相。
这是最常见的误解之一。实际上,AI 在教育中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例如,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系统,它能帮助教师批改作业、分析学生作业中的知识薄弱点,但教师的情感引导、人格塑造和现场教学把控能力是 AI 无法企及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情、反应等即时调整教学策略,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鼓励学生,这是冷冰冰的机器无法做到的。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进度。优质的 AI 教育应用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化数据来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比如掌门 1 对 1 的 AI 课程系统,它会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如数学思维拓展题、英语深度阅读材料等。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系统会针对他们常错的知识点,如数学的四则运算规则,给予更有针对性的辅导练习,并非以统一模式对待所有学生。虽然 AI 可以处理大量数据,但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可能存在局限性。比如某些在线测试系统,如果学生网络不稳定,可能导致答题数据丢失或不准确。以一起作业网为例,有时候学生在匆忙答题过程中可能误操作,或者答题环境嘈杂影响语音输入,都可能使收集的数据出现偏差。而且,AI 对数据的解读可能受算法限制,无法完全涵盖复杂的教育情境。老师需要对数据保持批判性的眼光,不能盲目依赖。很多老师认为 AI 只在数学、科学等学科有优势,其实不然。无论是语言艺术中的作文批改和语法检查,还是历史、地理学科中的知识拓展和记忆辅助,AI 都有其用武之地。在作文批改方面,微软小冰可以对学生作文的语法、词汇运用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还能给出一些修改建议。对于历史学科,有些教育 APP 利用 AI 技术可以重现历史事件,如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历史意义,地理学科中也可以通过 3D 建模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地貌等知识,适用于多种学科领域。实施 AI 教育应用需要一系列条件。学校要考虑硬件设备的升级、网络环境的稳定性,还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掌握如何使用和解读 AI 分析结果。例如一些学校引入智能教学机器人,需要有专门的场地和网络设置。同时,选择高质量的 AI 教育产品可能涉及较高成本。像某些高端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购买使用许可费用较高。但从长远来看,合理的投入能带来高效的教育回报。老师们只有了解这些关于 AI 教育应用的真相,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一强大工具,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