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武定路29号

职场   2024-11-12 07:00   北京  


心中的武定路29号

----- 67军高炮团子女联谊会侧记

撰文:林晓 

图片:林晓(除署名外)

青岛是原济南军区67军军部所在地。2024年10月15日,是67军高炮团成立64周年纪念日,“军人的基因,铸就了孩子们的纯洁与纯真”(第五任高炮团长朱新民叔叔语),为了这一天,高炮群子女刘志光兄建议,做一个高炮团子弟联谊会纪念册,届时子女们汇聚美丽青岛,并计划重访军部所在地——武定路29号。单凭最后这一点,青岛之行就值得向往和期待。

第一部分 .联谊会侧影

聚会地点:青岛饭店

参观军博是这次联谊会的序曲

高炮团子女联谊会纪念册

本此联谊会是刘志光兄倡导的,我们都尊称他为小光哥,他的父亲刘策叔叔与家父松涛先生同为河北老乡,刘叔叔是迁安人,家父是兴隆人,两县相邻;二人同于1947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入伍至冀东军分区独立十四团,1949年8月,同时在67军201师601团提干,刘叔叔为文化教员,家父是营部书记,1951年6月同期入朝作战,1954年11月同期回国后,同在67军军部工作,刘叔叔在军政治部秘书处,家父在军司令部高炮科,后刘叔叔任高炮营教导员,家父任营长,后又都调入67军高炮团,刘叔叔任政治部主任,家父任团参谋长。1965年8月父亲调往济南军区高炮69师638团任首任副团长驻防潍坊,1970年,刘叔叔调往新疆军区边防第五团任首任副政委,从此海角天涯渺无音讯……

没想到60年后的2024年,远在北京的小光哥在齐鲁晚报的网络版上偶然看到我怀念父母的文章,(这篇首发于2019年建国70周年的征文,不知为何2024年又重新刊发,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呀)经多方查找,终于与我联系上。这时的发小小光哥,已经贵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掌门人,沧桑一甲子,我们都已两鬓染霜、儿孙满堂。随后得知,人生轨迹重合点如此之多的双方老兵父亲,竟然在同一年驾鹤西去,家父2009年7月26日病逝于济南,享年86岁,刘策叔叔2009年8月30日仙逝于秦皇岛,享年81岁,这对老战友真称得上是并肩战斗、生死相依呀。

儒雅温润的刘兄志光,翩翩学者风度。

联谊会上,小光哥作主旨讲话

这次联谊会组委会重要成员,也是高炮团第五任团长朱新民叔叔的爱女朱晓青,上下协调,为联谊会顺利举办功不可没。

男女主持人

组委会成员

父辈戎马 军属在营 。一家六口从淄博到青岛,共忆父辈峥嵘岁月。

往事苍茫 感慨万分

缅怀亲人、真情难掩

再回首泪眼朦胧

再回首背影已远走


窗外秋雨蒙蒙、窗内热泪涟涟

缠绵的秋雨渲染着缅怀的气氛

那些温存的感怀

那些沉静的回想

那些不会褪色的记忆

再回首,我心依旧。

留下你的祝福,寒夜温暖我。

同唱一首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醉人的舞动

深情的琴声(原高炮团老兵)

欢快的笛子独奏

相聚总是快乐

美照映心中

兵娃们举杯共饮

联谊会结束当晚,高炮团子女和曾在高炮团服役的老兵们欢聚一堂,共享情谊山高水长。

岁月风霜染白了头,相拥一笑,多少青春回忆。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大概就是如此境界吧,人生难得几回醉?发小面前不用装。

半个世纪,春华秋实,愿岁月静好,长乐未央。

第二部分.往事不随风

父亲在高炮群当营长时,营里有个通信员叫李传业,父亲很喜欢他,后来这位通信员成长为部队一位优秀的政工干部,1981年春,我和朱晓青到高炮团拜访李叔叔,已是团政委的他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的菜。大约1983年,李传业叔叔调入高炮69师,任政治部主任,父亲那时虽已经离休,但还住在69师营房,而我的姐姐在上高中时就与李叔叔认识,此时她已是69师医院的军医,姐夫在69师637团任团政委,老朋友再聚首,又都处在年富力强的上升期,姐夫和李叔叔很投缘,姐姐又做得一手好菜,他们常在家里推杯问盏,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愉快美好的日子!记得那时我刚结婚,和先生到李叔叔暂住的招待所送喜糖,他不紧不慢的吸着烟,简单的问候着,沉稳中透着几丝威严,师级领导的风度让25岁的我有点生畏……可惜刚刚45岁,就因百万大裁军转业。

2009年我父亲去世时,李传业叔叔从淄博专程赶到济南长清,前来吊唁,谁知一年后,李叔叔竟然溘然离世,刚刚70岁呀……我和先生开车,载着朱新民叔叔和坐着轮椅的李梅芳阿姨,从济南赶到淄博送李叔叔最后一程……他刚成为少尉的老照片,父亲一直珍藏在相册里,后传给我弟弟保存,这次联谊会,我亲手缝制了一个锦袋,把李传业叔叔的照片放在首饰盒里,将它交给了他的后人李文。

当年的李传业叔叔,浓眉大眼、朴实帅气,眼里透出对未来的热忱和憧憬.

两代人情谊共传承

小时候,常听父母说起青岛,六十多年前,他们从燕山脚下的小山沟,第一次步入城市,眼睛有些不够使,父亲曾在军部司令部任炮兵参谋,部队一般没有理发店,战友之间互相理发是传统,父亲有些另类,他时常到地方理发店理发,他头发天生自来卷,电吹风一吹,就好像烫起了大波浪,然后去照相馆拍照。“理完发就会去照相,可臭美了”(母亲语),用今天的话讲是标配流程。1955年刚刚授完衔,他的照片竟摆在了青岛照相馆的陈列窗中,雄姿勃发、英气逼人,整个军部都知道,当知情的战友告诉他时,他竟说,我去找照相馆,撤下来。

此照曾摆在青岛照相馆的陈列窗中。这发型今天看来也是时髦,用我80后侄子的话讲,爷爷这形象气质,狂甩如今当红小生十八条街,呵呵。英气加书卷气,年轻的共和国、年轻的军官像蓬勃而出的朝阳,充满希望,锐不可当。

这肯定是标配的战果,刚出理发店就进照相馆的系列操作。

父亲曾专门跟我介绍说,只有高档照相馆才会有这么讲究的布光。是呀,这顶光打在刚吹好的发型上,蜜蜂飞上去也打滑吧?呵呵。

1978年国庆节我与父亲在北京天安门留影。

1959春夏时节,母亲带着一岁半的我到青岛探亲,恰逢朱新民叔叔(后任高炮团第五任团长、高炮六十九师师长)的爱人李梅芳阿姨,带着刚满两岁的长子东平哥也来探亲,时任高炮科长的郝宗周叔叔将我们安置在夏津路上的炮司和机要处宿舍,

一岁半的我,拍的人生第一张照片。1959年6月1日摄于青岛.父亲不仅自己爱照相,只要条件允许,6.1儿童节也要给孩子们照。热爱生活,必要的形式感不可少。呵呵!

母亲和李阿姨常带着年幼的我们一起遛马路,一次东平哥累了,撒娇不走,李阿姨还说,你看晓林妹妹都不让抱,你还是哥哥呢。那个只比我大半年的东平哥,后来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才华、有前途的青年才俊,我清楚的记得1980年年底,朱新民叔叔新晋为高炮六十九师参谋长,他们父子二人来家看望我们,东平哥个头与朱叔叔差不多,似乎更敦实些,他那一口纯正标准的普通话,简直惊到我了:音色明亮、洒脱华丽、像极了上海电影译制厂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又像当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音员薛飞,印象中他探亲时不止一次来我家,有时还带着他的未婚妻……只可惜这一切终止在1985年春节前那个冰冷的寒夜,在读夜校的路上,他横遭车祸……

东平哥和朱叔叔

李阿姨被击垮了,无论身体还是心灵,先是心脏病,接着患风湿,手足变形,难以行走,常年坐轮椅,后患癌症、尺余长的手术疤痕从前胸至后背,像一条巨长的蜈蚣趴在身上,触目惊心。1995年10月母亲脑瘤手术失败,昏迷不醒,李阿姨竟然弯曲着近九十度的病体拄着拐棍,与朱叔叔一起艰难地爬到医院二楼,看望弥留之际的母亲。

青年时代的朱新民叔叔

面对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妻子、失去父亲的孙女,朱叔叔曾自嘲“前35年为部队服务,后35年为家庭服务”。
其实,这正是他最令人感慨和敬仰的地方,他面对灾难与不幸的从容淡定、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对事物的分析和看法、九十一岁高龄惊人的记忆力、与人交往即讲感情又讲原则的分寸感的把握,令人敬佩折服,他的人格魅力给了我太多的人生启示,他是慈悲的丈夫,温暖的父亲,宽厚的长者,睿智的朋友,普通又高山仰止,衷心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

2024年7月,笔者与朱新民叔叔。

第三部分.寻访武定路29号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在奥帆中心乘船出海,环绕青岛湾,观赏小青岛、栈桥, 在青岛五四广场“五月的风”前留影,前往八大关打卡万国建筑,到大学路的黄瓦红墙下品读建筑之美,登信号山公园俯瞰老城美景,……在摩登而现代的青岛,武定路安静的似乎有些寂寥、落寞……

10月13日如期至青岛。本应是欢聚的日子,却是母亲的忌日,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记得那年那时那刻,原本晴朗的天空在母亲离去时突然飘来了一阵小雨,10分钟后又晴好如初。2024年10月13日的五四广场,秋雨霏霏、悲戚缠绵……

2024.10.14摄于青岛奥帆中心

摄于2024年10月14日

摄于2024年10月14日

摄于2024年10月14日

摄于2024年10月15日                                                                  由于时间有限,没能组织集体去武定路,但这心心念念的地方,怎能放下呢?因而多住一天,10月15日上午,在青岛的摄影好友刘海萍,决定陪我去寻觅父亲当年的足迹,顺便浏览老街区。

海萍近影

海萍是一位明明有颜值却要靠才华、偏偏有智慧,气质竟更佳,把别人生路堵得没发走的我的摄影好友。她是济南市朗诵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朗诵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摄协会员,我们曾多次携手出游采风。

偶遇尼康专卖店,身穿尼康马甲与之合个影 。老建筑有韵味,但红灯笼煞了风景,我和海萍同感反胃。到处悬挂红灯笼,张扬喧嚣俗气,国内景区的通病 ,不是水乡,也整个大水车杵在那里 …… 海萍摄

街景

图片后期处理一下,是否有种梦回前朝的穿越感?

总是喜欢将花作为前景,我的前世不会是花神吧(也可称为花妖)?呵呵!

百年建筑,素雅而不动声色,就是耐看

又是花做前景

室外午餐,喝碗海鲜疙瘩汤,浪漫其外,实惠其中。

海萍说,北面不远就是武定路。

武定路是条充满回忆的安静的街道

终于寻觅到了这里 ——武定路29号
海萍摄

当年67军军部
现在这里是德爱花园大酒店,始建于1917年,日本第一寻常小学旧址,2005年,这里被列入青岛市文保 单位 ,2021年武定路一带被列为山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您整洁的军靴曾踏过这层层楼梯,走向作战训练室

光洁的石栏曾映衬过您的绿军装

悠长的走廊,哪一间曾是您工作过的办公室?

洗去战火的烟尘,这扇门记录着年轻共和国军人的风采

理好军容,从这里向前,走向靶场、走向高炮阵地,还有那时尚的理发店……

余晖曾经沐先人,敬爱的爸爸,您是否在这窗口眺望过夕阳?

这棵松柏的直径已有20-30厘米,被保护起来。济南中山公园(1904年建)院内的一棵类似粗细的松柏,上面明确标注100年左右。这棵应与建筑年份同期的松柏,见证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

楼前这课银杏树,直径已有20厘米,这也是种长寿树,长得慢,不知父亲在这里时,是否洒落荫凉。

这位先生曾是青岛警备区的参谋,转业退休后,自称在德爱花园大酒店帮忙,给我介绍了院内建筑今昔。

当年的大礼堂

由此上二楼是礼堂

寂静空廖,当年这里曾军歌嘹亮

一楼礼堂大厅

曾经的警卫连住所

了却夙愿,不会再有难舍的旧梦 

海萍摄

再见,我心中的武定路29号

视频拍摄、剪辑、配乐:海萍  

旁白:林晓

作者简介:陆晓林,网名:林晓,高级服装设计师,曾获全国服装大奖赛金奖。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及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媒体签约摄影师。

 敬请关注下列公众号、视频号


大院孩子
欢迎关注《大院孩子》,这是热爱人民军队、有军旅情怀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创办了合唱团、乐团、民族艺术团、诗社、戏剧、书画、舞蹈、模特、摄影等团体,期待您的加入,欢迎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