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古道30|大嶝不只是战地,还有古老趣味的人文故事……

科技   2024-08-08 22:04   福建  

位于厦门东南海面的大嶝、小嶝和角屿,以特殊年代的“英雄三岛”威名而著称于世。

三岛现属翔安大嶝街道。宋至民国初期,属同安县翔风里十五都、十六都。清乾隆四十年(1775 )改属马巷厅;1912年划属思明县1915年属金门县1950年改属南安县大嶝区;1958划回同安;20034月划属翔安区。

对于古代小岛来说,唯一的对外交通方式就是水道了。

【大嶝古老海路/郑水忠摄】

1998版《福建省志·交通志》记载:大嶝港航道东口介于内盘礁和分流礁之间,位于小嶝岛与大嶝岛北侧。经七星礁至澳头,航道弯曲、复杂,小型船须候潮航行。

大嶝历史上原无大港,只在沿海设有简陋的渡口码头;可通金门岛、厦门岛、同安县城、泉州等地。1949后对外交通主要靠莲河码头。改革开放以来,修筑海堤和大嶝大桥,从而彻底改写了大嶝岛的交通方式。

【莲嶝旧渡口/吴剑锋摄】

从古代一直使用到当代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渡口:

大嶝莲河渡口

莲河至大嶝相距1 海里,因两岸建造码头各自向外延伸,两座码头的直线距离仅0.63海里。莲河渡口是“三岛”军民往来大陆的主要渡口,平均每天出入近千人、货物约 3 吨。大嶝大桥通车后,客渡逐渐减少

小嶝莲河渡口

莲河至小嶝岛直线间距1.67海里,明代起就有渡运。19929月,大嶝岛海堤与内陆接通,莲河至小嶝渡口客流量减少,改为大嶝至小嶝渡口。

嶝崎蔡厝渡口 

蔡厝至嶝崎直线间距0 . 5海里,但多浅滩,最深处潮水退下后干出2 . 2米, 故两岸渡运,须乘潮水。2006年,通岛公路建成后停运。

田墘霞浯渡口

霞浯至大嶝田墘直线间距0 .6 1海里,两岸均有码头。2006年停运。

大嶝—小嶝渡口

1955年建,后经多次改造,是小嶝居民进出岛的主要渡口,两渡口之间航线距离约3海里。1海里=1852米)

至于大嶝港区的建设,一直到了清末才有较快发展。

按照《马巷厅志》记载,到了乾隆四十二年,由同安县详送和新增的大小嶝澳船只,包括小商号、小艇一共39号。在它不远处的陈坑澳,此时登记在册的船艇则有近300号了。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厦门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后,外埠商船为逃避厦门海关征税,驶向大嶝转口,从此大嶝形成港埠。据《翔安区志》记载:到了清光绪年间1875-1908,大嶝拥有帆船近40艘,往返厦门、台湾、汕头、福州等地,港口颇为繁荣。从这里出发的“邱大顺”号等,曾远航至琉球群岛等地。

辛亥革命后,外埠商船逐渐转至厦门,大嶝港口日渐衰落。


1957年,在大嶝田墘建客货码头,作为供应军需民用物资的口岸,基本无贸易性质。1979年后,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缓和,大嶝港与上海、汕头、广州、香港等港的航运关系日益紧密。1985年,货物吞吐量7.16万吨,旅客吞吐量20.15万人次。

到了2007年,大嶝港口吞吐量达到8650 吨。

在田墘码头附近,有一片绵延一公里长的老树林,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明朝进士、理学名家林希元为他们种下的风水宝林。

关于这片林地的历史,《金嶝田墘郑氏族谱》里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林希元的母亲名叫郑瑞娘,是田墘村的。在担任南京大理寺丞期间(15301533),林希元曾到田墘拜访母亲的娘家。船一靠岸,前来迎接的都是青壮男丁,不见老人家身影,这让林希元有些不解;以为小岛人家不懂礼数。后来一问,方知实乃令人心酸的误会。

舅母告诉林希元说,岛上自古缺乏水源,沙尘肆虐,居民过的是饥一餐饱一顿的日子,能活到30多岁的已经不多了那天到码头迎接林希元的青壮年,全都是村中的“长者”啦。知道真相后,林希元顿起哀怜之心,站在沙岸向西北眺望,恰见前方九溪奔涌而来,就像九条巨蟒扑向大嶝。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林希元决定布下“蜈蚣阵”抵御“巨蛇”,就是在沙岸植树抵御自然灾害。

可是,在咸沙地上种树谈何容易?

林希元想到一个办法,他发动村民运土造墩,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在沙岸垒成七个土墩,即“七星墩”,在上面种下黄连木、黄金树、雀梅树等,并立约严禁取木。

在村民们的精心照料下,数年之后,林希元亲手参与种下的树木株株成活,形成连绵一里多长的郁郁葱葱茂林,迎着海风摇头摆尾。远远望去,犹如一只耀武扬威的蜈蚣盘踞田墘海岸,护卫着这里的土地、黎民。按民间说法,这阵势就叫“九蛇拜蜈蚣”。

从此,大嶝岛民在很大程度上远离风沙恶浪之苦,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活到六七十岁乃至更高寿命的多了起来。这片林地,自然被历代村民视为生命般呵护、加固,福泽绵延500年之久。

诚然,《金嶝田墘郑氏族谱》的记载与村野传说,多少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林希元造林防风治沙之法,无疑是科学的创举。在名人效应感召下,这片树林得于生生不息,当地百姓获益匪浅。

据翔安文史专家、田墘人郑水忠介绍,田墘村民感其植树福荫恩德,把林希元这位异性外戚奉为先祖,尊称“圣贤祖”,奉祀于郑氏家庙。在林希元忌日,即每年的农历九月三十那天,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令其享受万代香火之荣。

抗战时期,田墘一度还成为金门县政府所在地。

1937 10 月,日军占领金门岛。1938 年初,金门县政府迁到田墘,借用民居办公,直至抗战胜利后才迁回金门岛。当年金门县政府总部、文书房、保安队、会议室、盐兵楼、国民党县党部、县党部书记处等 7 12 栋建筑,直到现在还保留完整,成为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重要史迹。

大嶝虽然孤悬海外,但自古不乏名人。

早在宋代元初,就有泉南名贤、理学家邱葵归隐小嶝。东埕的后店出了明代两淮转运使王佐,鲟窟出了清代广东龙门协副将谢云,山头出了明万历年广东恩平知县蔡标等等。尤其是阳塘,乃明代进士、“一品军门令”张廷拱,还有清代金门游击张正之等名人的故里。

关于张廷拱史迹,由张再勇所著《文魁挂帅军门令》一文极为详尽,早已入选《鹭岛清风-厦门历史名人勤廉故事读本》。

张廷拱是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一生廉正,政绩颇丰。

初授安徽怀宁县令,上任后,发现朝中太监等内使肆意勾结地方世家豪族,走私官盐、为虐乡民。从小生活在大嶝盐场的张廷拱深知其中之害,便下令严惩不贷。而对于被迫参与的船夫走卒等普通百姓,则从宽处理,从轻发落;以一己之力,革除官员挟带私船征用民工的弊病。

改任丰城县令时,捐俸筑堤以利民;担任河北迁安县令时,积极推行“一条鞭法”减轻苛捐杂税,解民生之忧。天启年间,张廷拱任祠祭司郎中时,朝中官员多依附阉党权贵,他宁可被削职,也决不与之同流合污。崇祯皇帝即位时复职,官佥都御史巡视大同。到大同后,他给军饷恤军士,修堡垒,制枪炮,使边境得以安全。崇祯帝称赞说“廷拱真福将也”,加封其“一品军门令”。身后“钦赐祭葬,谥襄靖,祀乡贤”。

【大嶝张氏宗祠】

明万历进士、集美人陈文瑞为大嶝张氏宗祠撰联曰:

金嶝形胜无双地

银邑清廉第一家

这副对子,既是对于“襄靖”人物的褒美,更是对于培育“乡贤”土壤,亦即大嶝群岛的礼赞。

坚定立场
说些闲话,聊点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