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评析
老年人的行为有其特殊性,市场上有很多商家是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他们对老年人嘘寒问暖,给予足够多的情绪价值,然后让老人购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我们都知道产品的价值由供需关系的决定,一个产品的价值高还是低,要看市场的需求大小。老人购买的产品或服务除本身的价值外,还有商家给予的情绪价值。那这个情绪价值值多少钱,无法确定,但应该没有达到96万!如果情绪价值可以值96万,那将成为吸引力巨大的市场。
96万消费金额能否要回,从法律上面分析,可有以下几点:
合同生效条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老人属于成年人,一般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及作出的决定有辨别能力,且对自己的财产有完全处分的权利。
根据报道,2024年7月3日,马女士陪老人到医院检查,老人主诉“记忆力减退5年多”,医生的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待查)”。当老人被问到做什么项目时,老人能够清晰表达,称就做做脸、做做背,均为按摩护理。
虽然老人有轻度认知障碍(待查),但是这个障碍是否达到了无法辨别自己行为的程度还有待确定。而且也说了老人能够清晰表达出自己消费的美容项目,但是否能够辨别美容项目的价值报道中没有提及。
如果想要确定其缺乏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需要做司法鉴定,或者有医院出具的明确的诊断证明。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具体到案件,也就是说老人对于美容服务的消费意愿是否真实,是否是真实的愿意付出96万元去做美容。
意愿表达真实可信,无欺诈、胁迫或重大误解。欺诈行为例如美容院承诺可以达到的美容效果,实际上无法达到。报道中并未提及美容院是否实施了欺诈行为。
合同生效的第三和第四点是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合同形式合法。
报道中也说了市监部门介入后表示商户证照齐全,现场未发现虚假宣传,有价目表公示等。
虽然商家经营资质上没有违法行为,但是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是否对服务项目及价款明确告知老人,合同签订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误解或者其他欺诈行为,需要根据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判断得出。
最终能否要回96万元,最终还是要看老人的态度,如果他完全知晓自己的行为,并且愿意花这个钱购买这样的服务,属于她对自己财产的正常处分,别人无权干涉。
如果老人意识到自己遭受了欺诈、或者对合同内容有误解,也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想起之前有个新闻说老人在保健品公司购买大量的无效的保健品,分析背后的原因。
当时觉得其实老人缺的不是保健品,而是子女的关心。这个案件当事人是孤寡老人,并无子女,但是还有旁系血亲,也就是兄弟姐妹,希望社会和其他亲属能够给他们一些关心。
“所有的人都到哪儿去了?”小王子终于又开腔了:“在沙漠上,真有点孤独。” “人群里也是很寂寞的。”蛇说。——《小王子》
喜欢本文,记得点赞+关注+在看三联哦!
在荒谬在寻找意义,在内卷中勇敢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