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孤寡老人在美容店消费96万元,为何这么上头?这钱还能要回来吗?

文摘   2024-11-19 16:00   安徽  

75岁孤寡老人在美容店消费96万元,为何这么上头?这钱还能要回来吗?

相关报道

据1818黄金眼,杭州的马女士反映,她婆婆的妹妹今年75岁了,无儿无女,还有点老年痴呆。她发现老人在一家叫“蕾蕾”的美容店里,花了96万元左右,其中某个套餐,八次要收十五万多。

据马女士透露,这家美容店位于杭州解放路天工艺苑的三楼,记者按约定的时间地点赶到后只有马女士在楼下等着,马女士称就在等记者赶来的间隙,老人又跑上去了,马女士反复跟她讲不要上去,但老人总是忘记,拦也拦不住,前几天又跑去店里做护理。

据老人朋友整理发现,老人经常在一天之内甚至几分钟内多次付款扫码给对方,比如老人刚刷5万元给蕾蕾,2分钟后又刷5万元给科伊,同一天之内下午4点扫码付款4万元和3.4万元给雯。

2024年7月3日,马女士陪老人到医院检查,老人主诉“记忆力减退5年多”,医生的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待查)”。当老人被问到做什么项目时,老人能够清晰表达,称就做做脸、做做背,均为按摩护理。

当记者陪同老人及马女士来到蕾蕾美颜公司时,店长表示:“已经反映给总部,等负责人过来,我们是连锁店”,并且店长承认确实有96万元左右的消费金额。当被问到“收款方有很多”时,店长回应,那些机构都是公司总部的。

杭州上城区商务局工作人员表示,商户证照齐全,现场未发现虚假宣传,现场有价目表公示,目前已经约谈实控人,对方表态愿意与老人积极沟通。如果有结果一定会和市场监督进行合查,对于事情真相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来源:极目新闻综合自1818黄金眼)

75岁老人美容店消费96万!当地市监局、商务局介入调查


法律评析

老年人的行为有其特殊性,市场上有很多商家是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他们对老年人嘘寒问暖,给予足够多的情绪价值,然后让老人购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我们都知道产品的价值由供需关系的决定,一个产品的价值高还是低,要看市场的需求大小。老人购买的产品或服务除本身的价值外,还有商家给予的情绪价值。那这个情绪价值值多少钱,无法确定,但应该没有达到96万!如果情绪价值可以值96万,那将成为吸引力巨大的市场。

96万消费金额能否要回,从法律上面分析,可有以下几点:

合同生效条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老人属于成年人,一般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及作出的决定有辨别能力,且对自己的财产有完全处分的权利。

根据报道,2024年7月3日,马女士陪老人到医院检查,老人主诉“记忆力减退5年多”,医生的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待查)”。当老人被问到做什么项目时,老人能够清晰表达,称就做做脸、做做背,均为按摩护理。

虽然老人有轻度认知障碍(待查),但是这个障碍是否达到了无法辨别自己行为的程度还有待确定。而且也说了老人能够清晰表达出自己消费的美容项目,但是否能够辨别美容项目的价值报道中没有提及。

如果想要确定其缺乏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需要做司法鉴定,或者有医院出具的明确的诊断证明。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具体到案件,也就是说老人对于美容服务的消费意愿是否真实,是否是真实的愿意付出96万元去做美容。

意愿表达真实可信,无欺诈、胁迫或重大误解。欺诈行为例如美容院承诺可以达到的美容效果,实际上无法达到。报道中并未提及美容院是否实施了欺诈行为。

合同生效的第三和第四点是‌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合同形式合法‌。

报道中也说了市监部门介入后表示商户证照齐全,现场未发现虚假宣传,有价目表公示等。

虽然商家经营资质上没有违法行为,但是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是否对服务项目及价款明确告知老人,合同签订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误解或者其他欺诈行为,需要根据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判断得出。

最终能否要回96万元,最终还是要看老人的态度,如果他完全知晓自己的行为,并且愿意花这个钱购买这样的服务,属于她对自己财产的正常处分,别人无权干涉。

如果老人意识到自己遭受了欺诈、或者对合同内容有误解,也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想起之前有个新闻说老人在保健品公司购买大量的无效的保健品,分析背后的原因。

当时觉得其实老人缺的不是保健品,而是子女的关心。这个案件当事人是孤寡老人,并无子女,但是还有旁系血亲,也就是兄弟姐妹,希望社会和其他亲属能够给他们一些关心。

“所有的人都到哪儿去了?”小王子终于又开腔了:“在沙漠上,真有点孤独。” “人群里也是很寂寞的。”蛇说。——《小王子》

喜欢本文,记得点赞+关注+在看三联哦!

在荒谬在寻找意义,在内卷中勇敢突围!


木糠笔记
十年以上法律从业经验,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持有者,省金融纠纷调解员,欢迎留言交流沟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