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比·德·安托诺、奥利弗·比尔、奥马尔·拉希德、沃恩·斯班与维维安·斯普林福德的作品 / © 罗比·德·安托诺 / © 奥利弗·比尔 / © 奥马尔·拉希德 / © 沃恩·斯班 / © 维维安·斯普林福德管理协会 - 致谢艺术家们、管理协会与阿尔敏·莱希 - 摄影:Moza Alatta、Thomas Barratt、Matthew Kroening、Charles Roussel
阿尔敏·莱希荣幸宣布参展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展位:C11),并将呈现一场跨年代群展,展出知名、职业中期和新兴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此次展览大胆探索具象与抽象的边界,通过绘画、雕塑和混合媒介的跨学科创新手法,推动视觉艺术的前沿发展。每位艺术家从独特的社会文化视角汲取灵感,在作品中表达个人对现实与抽象交织的独特见解。此次群展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多元化的创作实践, 也彰显了画廊在推动跨文化对话与当代艺术创新上的不懈追求。
本次群展将呈现众多艺术家的精选作品,包括:
乔莱尔·阿马罗(Gioele Amaro )
罗比·德·安托诺(Roby Dwi Antono)
奥利弗·比尔(Oliver Beer)
让-巴蒂斯特·贝尔纳代(Jean-Baptiste Bernadet)
萨波尔齐斯·博佐(Szabolcs Bozó)
萨莎·费雷(Sasha Ferré)
艾莉·赫利尔(Aly Helyer)
格雷戈尔·希德布兰特(Gregor Hildebrandt )
岩村远(En Iwamura)
安娜·卡卡尔(Ana Karkar)
何塞·勒玛(José Lerma)
伊内斯·隆格维亚尔(Inès Longevial )
塞萨尔·皮耶特(César Piette)
泰德·皮姆(Ted Pim)
奥马尔· 拉希德(Umar Rashid)
沃恩·斯班(Vaughn Spann)
维维安·斯普林福德(Vivian Springford)
陈凡秋(Thu-Van Tran)
阿曼达·沃尔(Amanda Wall)
克洛伊·怀斯(Chloe Wise)
阿尔敏·莱希 @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展位:C11 展期:2024年11月7日至10日 上海展览中心 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
罗比·德·安托诺
《尼拉》2024年
布面油画
150 x 130 cm
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罗比·德·安托诺出生于1990年,目前工作生活于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区。安托诺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在印尼以及世界各地均举办过个展并参与群展。其艺术灵感根植于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与马克·莱登(Mark Ryden)的流行超现实主义(Pop surrealism)。运用文艺复兴的经典绘画风格,安托诺同时借鉴了英雄主义、流行文化符号和荒诞黑色幽默于画布中上演了充满冲突矛盾的人类经验。
“我的作品中包含了一系列对我来说非常个人化的艺术语言。我向来都觉得从过去经历中获得灵感是最好的,因为有助于我坦诚地通过绘画面对自我。我画就像一面镜子,在镜子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很多时候,我会在这里找回以前的自己,并给未来的自己带来一些希望。尽管如此,与此同时,我也喜欢挑战自己,创作能够触动他人情感的作品。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画作中留下线索和象征,作为开启交流的契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作品的解释,我喜欢人们试图解读这些或许令人感到模拟两可的图像。这些都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也深刻影响了我作品的概念和视觉方向。”
—— 罗比·德·安托诺
奥利弗·比尔于1985年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目前工作生活于伦敦与巴黎之间。比尔2007年毕业于英国当代音乐学院,接着前往牛津大学拉斯金美术学院(Ruskin School of Art)于2009年获得艺术学位,也曾于巴黎索邦大学学习电影理论。其艺术实践横跨多种媒介,经常通过现场演出、声乐作品、视频和装置作品,揭示物件、身体和建筑空间内在所蕴藏的特性和音乐性,并创造出让观众沉浸其中的声音体验。他经常从自身的家庭关系与社会经历中汲取创作灵感,包括探索音乐作为记忆的载体和传承,以及生活中日常物件所富含的深刻的个人和长远文化意识。在其标志性的《共振绘画》(Resonance Paintings)系列中,艺术家在拉伸的画布表面涂上超细颜料,同时在画布下方通过扬声器播放谱写的和声。扬声器的震动将空气推动成几何形状,而空气更进而将颜料也推动成这些形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像看到扔进硬币后出现在湖面上的波纹一样,看到空气中的声波形状。
奥利弗·比尔在全球各地重要的美术馆机构举办过个展并参与群展,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伦敦彭博艺术空间(Bloomberg Space)、巴黎东京宫(Palais de Tokyo)、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与路易威登基金会(Fondation Louis Vuitton)。其作品已被纳入众多机构收藏,包括:路易威登基金会、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Kadist Collection) 、南京德基美术馆与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National Museum of Art, Osaka)等。2024年11月2日至2025年3月30日,奥利弗·比尔将参展杭州天目里美术馆举办的群展「浮声切响」(Prosodic Grains)。
奥马尔·拉希德
《马提尼克岛的佩利山血战。或者,尼采式的超人是这个故事的反 派。叛军在马提尼克岛的最后一个据点遭到法国共和军的袭击,火山 爆发造成多人伤亡。黑人与白人耶稣在一旁看着,神情轻松而沮丧。1799年》2023年
布面丙烯与墨水
182.8 x 182.8 cm
美国艺术家奥马尔·拉希德,1976年出生于芝加哥,现工作生活于洛杉矶。拉希德于2000年毕业于南伊利诺伊大学,获得电影和摄影艺术学士学位。此后他致力发展自己独有的视觉语言,专注于历史和叙事。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符号和观念跨越了文化的限制,成为一种有趣的解读体验,让观众可以从中理解出许多不同的含义。他从周围的一切事物中寻找灵感——包括古老的彩绘手稿、美洲原住民账簿图纸、原始艺术绘画、莫卧儿波斯微型绘画、印度尼西亚蜡染、苗族故事布、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巴比伦楔形文字、古罗马马赛克、古希腊黑纹式陶器、日本木版版画和非洲雕塑。
其作品获多家美术馆机构收藏,包括: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 Museum)、哈德逊河博物馆(Hudson River Museum)、内华达艺术博物馆(Nevada Museum of Art)、圣巴巴拉艺术博物馆(Santa Barbara Museum of Art)、和南非开普敦的非洲当代艺术泽茨博物馆(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 in Cape Town)等。
沃恩·斯班
《火花天使》2024年
木板布面聚合物涂料与混合媒材
152.4 x 121.9 x 10.2 cm
沃恩·斯班的作品已被纳入众多重要美术馆与基金会的公共收藏,包括:华盛顿特区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Hi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 Museum)、卢贝尔家族收藏(Rubell Family Collection)与迈阿密佩雷斯博物馆(Perez Museum)。
维维安·斯普林福德
《无题》1966年
布面丙烯
124.5 x 145.1 x 3.2 cm
维维安·斯普林福德(1913-2003年)是上世纪中叶美国女性艺术家的典型代表。她早先进行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而后投身于色域派。斯普林福德运用其独创的技法在上世纪六十末和七十年代创作了一系列卓越的渍染绘画,色彩从画布上迸发而出,充满能量且互不交溶。这些画作将成为她最具决定性的原创作品,在创作40年或更久之后的现在,仍然会使观众惊叹不已。
斯普林福德五十年代作品中强有力的笔触以及滴水和泼溅等技法显著地体现出她与抽象表现运动之间的紧密联系。她早期创作主要受到东亚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国书法、道教以及儒教。斯普林福德将此归因于她在五十年代中期与美籍华裔艺术家丁雄泉的相识。作为一种技法,书法吸引她的原因在于其一旦落笔便无法更改的特质。她运用这种技法开创了“一笔”绘画:作品一气呵成,不作任何修饰。她在五十年代末惯用的书法作画技巧逐渐衍变成一种更抽象的绘画风格:画作由彩色线条晕染开来成为大面积色块,带有水洗般的痕迹。到1970年,斯普林福德已经独创出渍染绘画的艺术风格。
其作品已被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与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等众多机构纳入收藏。
阿尔敏·莱希(巴黎 | 布鲁塞尔 | 伦敦 | 纽约 | 上海 | 摩纳哥)
于1997年创立,现代理众多位国际上重要的著名和新晋艺术家,并致力于探索现代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同时,阿尔敏·莱希也是阿尔敏与伯纳德·毕加索基金会(FABA)的两位创始人之一。